从克里特起航
克里特岛,希腊第一大岛,地中海第五大岛,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以上。岛上植物长青,橄榄、柑橘遍地,鲜花盛开,从岛上远眺,风和日丽、沧海碧波,美不胜收。不过,真正让克里特岛成为“地中海最璀璨的明珠”的,还是它历经千年打磨的文明史。
《荷马史诗》中曾提到:“在某个地方有一座克里特,它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岛屿,在紫红色的海洋中,富饶肥沃,四面环海,岛上居民众多,数不胜数,有九十座城市。”这座“被大海亲吻”的岛屿正是希腊乃至欧洲文明的源头。
从文艺复兴时期起,希腊罗马文化就在欧洲艺术界得到重视。尤其是从18世纪起,英法意各国历史文化爱好者纷纷开始南下希腊,试图在这里找到文明的遗迹。
正是在这种社会氛围下,20世纪,英国亚瑟·埃文斯爵士率先对位于克里特岛首府伊拉克利翁附近的青铜时代爱琴文明遗址进行了挖掘,发现在地层之下深藏设计精巧、功能完备的庞大建筑群。埃文斯根据出土的青铜时代艺术品、壁画和尚未被破解的文字系统“线形文字A”判断,该遗址属于另一种文明,比希腊大陆上的迈锡尼和梯林斯文明更加久远。
埃文斯发现的建筑群是错综复杂的房间集合体,由1000多个互锁的房间组成,其中有祭祀中心,还有工坊和食品储存库。在高达四层的宫殿中,甚至有完备的管道系统。这种复杂的建筑结构就像希腊神话中米诺斯国王建造的迷宫一样,因此埃文斯以“米诺斯”为之命名。随后挖掘出的壁画与艺术品中也的确含有大量公牛元素,证明米诺斯人崇拜公牛确有其事。
米诺斯文明的繁荣与海洋贸易有关。克里特岛地处埃及、希腊、意大利及腓尼基之间,天然具有发展贸易的优势。各地出土的米诺斯制造的文物显示,该文明拥有较为发达的通商网络,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以及塞浦路斯、叙利亚、小亚细亚、古埃及,甚至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都有交流。米诺斯文明衰落后,克里特人与迈锡尼文明逐渐融合,于公元前8世纪前后出现大量城邦。
不过,自公元前4世纪后期的古典时代起,克里特岛就陷入了漫长的战争。罗马帝国崛起后,接管了克里特岛控制权,直到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君士坦丁堡陷落,克里特归属意大利威尼斯管辖。
如今的克里特岛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其中,农业的历史相当久远。自米诺斯时代起,克里特岛上的人们就开始种植谷物、藤本植物及橄榄树,他们甚至还掌握了灌溉技术,并开始有意识地管理水资源。几千年过去了,当地依旧有不少人从事农业,但种植的作物已经完全不同。岛上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这种气候条件尤其适合种植百里香、牛至、迷迭香等多种香料。如今,橄榄树遍布该岛,种植面积占岛屿总面积的23.5%,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不过,目前的克里特岛正面临水资源匮乏的困扰。由于岛上降水量不足,加上农业用水量较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咸水入侵含水层的现象。
克里特岛地势崎岖,北部相对平缓,中南部多山险峻,加上还有峡谷贯穿其间,很受徒步爱好者的青睐。在众多峡谷中,撒玛利亚峡谷的知名度最高。该峡谷背靠怀特山脉,这里是希腊濒危物种——克里特野山羊“克里克里”的栖息地,山脉中还有另外14种只能在这里见到的动植物,因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圈保护区。
回望历史,克里特岛早早就驾着希腊这艘巨轮,在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沧海桑田,尽管如今的它已不复千年前耀眼,但在阳光沙滩、高山峡谷、诗歌画作中浸润的克里特,依旧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