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科技引擎为普惠金融添动力

本报记者 王宝会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启动“普惠金融推进月”活动,意在多方补位、协力扩大普惠金融服务面。活动开展以来,消费金融机构迅速行动部署,多举措深入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

对消费金融行业而言,服务客群比较下沉,且多数客户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长尾客群,这与普惠金融满足不同群体金融需求的目标有所重叠。因此,消费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意义重大,既可以推动金融资源赋能城镇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又能促进信贷资金合理配置和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进入新时代。为更好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普惠金融需求,多家消费金融机构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方式,深化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书记兼会长许泽玮表示,数字化场景建设是消费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科技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金融机构通过加快数字化场景建设,可以提升自身在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的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随着大模型等技术的加速发展,数字场景在消费金融行业的应用价值将更加凸显,为消费金融机构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消费金融机构如何才能走得更远?招联金融在创立之初便清晰地认知到,消费金融下半场比拼的是科技触达能力和风控能力,并为此集中精力与资源,创新打造了IT驱动、产品创新、智慧服务、互联网风控、数字化运营、智能化催收六大核心能力,历经迭代优化,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赋能,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据悉,招联金融已全面覆盖购物、旅游、教育、装修等众多消费场景,截至2023年年底,招联金融注册用户超2亿人,累计发放贷款超2万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在业内出台“十四五”信息科技规划,深化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优化服务模式,实现更高效率,触达更多客户,扩大消费金融服务广度。中信消费金融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分布式微服务架构核心信贷系统,不仅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更确保了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用户提供不间断金融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技术也在加快推动金融资源向县域下沉,为乡村振兴带来普惠金融力量。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保证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借助数字化手段,消费金融机构可以有效补齐普惠金融短板,提升下沉市场消费金融服务质效水平,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消费金融机构应将数据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强化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加强操作风险及外包风险管理,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024-06-27 本报记者 王宝会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773.html 1 <p> 科技引擎为普惠金融添动力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