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破堵点营造便利支付环境

□ 本报记者 陈果静

近一段时间,在不断优化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服务方面,中国银联、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综合施策、共同发力,多措并举优化支付服务,力争打通支付堵点,取得了明显阶段性进展。

境外银行卡更好刷了

“最近明显感受到来这里逛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了。”北京红桥市场一位百货店店主告诉记者。红桥市场毗邻天坛公园,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红桥市场是外国人在京旅游购物的目的地之一。

但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仍以银行卡和现金为主要支付方式。因此,必须打通境外银行卡在境内的支付堵点。“为便利外籍来华人员支付,银联与商业银行合作,一对一帮扶红桥市场内商家将现有POS机开通境外支付功能。”中国银联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银联倡议商家开通银联卡支付通道,并协助商家张贴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收银标识。

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提出,要针对不同群体的支付习惯,统筹力量打通支付服务存在的堵点,弥合数字鸿沟,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在此背景下,多地切实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加强对POS机布放覆盖和使用情况监测,有序开展商户巡检、标识张贴、培训宣传等各项工作,提升境外银行卡受理服务质效。

时隔4年,西班牙籍商人埃利斯再次来到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他在二区14194号商户完成商品采购后,惊喜地发现可使用银联外卡支付。埃利斯表示,以前这里的商户基本不接受银联外卡,但现在许多商户已经能够受理,这为外籍商人采购大宗商品提供了便利。

为方便境外卡线上支付,近日,中国银联联合美团、携程、拼多多、京东等60余家线上商户开通受理境外银联卡线上支付产品,支持网购、日常出行、机票预订、缴费等各类线上重点消费场景。在线上支付环节,用户可在商户收银台界面选择“银联支付”或商户自有支付方式,输入境外银联卡信息即可安全支付。

银联工作人员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为尊重外籍来华人士、老年人支付习惯,中国银联已经提供了涵盖“卡、码、Pay”及银行卡取现等多元支付工具。目前,中国银联已累计在境外81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银联卡超2.4亿张,在境外36个国家和地区落地超200个银联合作钱包。截至5月底,银联外卡内用线下消费笔数、金额同比分别上涨85.2%、48.6%。

“零钱包”便利现金支付

俄罗斯人娜达莎今年已经4次到黑龙江黑河游玩了。第一次来中国时,她在商场遇到中国农业银行员工用熟练的俄语向外籍来华人员讲解各类支付便利服务。通过与其沟通交流,她顺利兑换了零钞。现在,娜达莎经常引导一同来旅游的好友到农业银行网点办理外卡取现、外币兑换、“零钱包”兑换等业务。

近一段时间,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积极通过“零钱包”等方式,便利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现金支付和各类经营主体备付找零。商业银行现金服务持续优化,现金兜底作用基本实现。

据介绍,农业银行持续加大外币自助兑换机具推广力度,积极布放、改造升级自助机具,增加外币现钞兑换网点数量。同时,设计推出“零钱包”业务,采用“定制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客户零钱兑换需求。

截至6月9日,农业银行共布放支持本外币卡零钞取现机具3855台,提供外币兑换服务网点增加至6900家,支持外卡取现机具超5.2万台,发放“零钱包”111万个,其中,向出租车行业发放“零钱包”13万余个。

中国银行也正在持续深入提升外卡受理环境,加强现金供应保障,优化外币兑换与账户开户服务,构造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多层次支付体系,为境外来华人士提供多样化的便利支付服务。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境内可受理外卡商户数11.3万户,较年初增长超100%,累计发放“零钱包”100万余个,重点城市“零钱包”网点覆盖率100%,23000余台ATM设备全部开通外卡取现功能。此外,94%的中行境内网点、70余台自助兑换机和1500余个代换点均可提供快捷外币兑换服务,累计支持兑换38个币种。

作为市场主要支付机构之一,银联商务负责了41个重点城市超过24%商户的POS机具布放、改造,并持续开展商户培训、宣传普及、标识张贴等配套支持工作。此外,针对ATM取现这一外籍来华人士高频需求场景,银联商务已为7家全国性银行、22家区域性银行的近4万台ATM终端开通包括银联外卡在内的所有境外银行卡取现功能。

提升支付服务认可度

近期,各地以重大国际性活动为契机做好支付服务,提升我国支付服务的知晓度和认可度。

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于6月25日至27日在大连举行。海昌东方水城位于达沃斯会场周边,是大连文旅休闲街区和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为更好服务外籍来华人员,当地针对海昌东方水城制定优化方案,逐户开展POS机具布放升级、“零钱包”发放、受理标识张贴、商户培训等工作,使多样化便捷支付成为街区“标配”。并在主会场和嘉宾指定入住酒店,分别设立5个综合服务区,布放外币自助兑换机和ATM等支付设施,为嘉宾提供包括外币现钞兑换、外卡取现、“零钱包”兑换、支付业务体验咨询等全天候综合支付服务。

支付宝外国人支付业务负责人金瑶瑶介绍,支付宝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围绕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与移动生活需求,在核心场景铺设国内外消费者均可扫码领取的大连市专属红包,让与会嘉宾感受大连移动支付的便捷。

“扫码支付方面,外籍来华人员可使用由支付宝首个推出的两套支付方案。”金瑶瑶表示,一是“外卡内绑”。下载支付宝APP后通过手机号、邮箱或者苹果ID注册,绑定一张国际银行卡,即可跟境内用户一样,在吃喝玩乐购日常场景数千万商家扫码付款;二是“外包内用”。9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个境外钱包用户可直接在商家处扫支付宝二维码消费。

金瑶瑶介绍,目前,支付宝扫码支付服务已支持外籍来华人员在大连市网约车、出租车、公交、餐饮、商超、酒店、景点等场景消费,体验与当地居民一样的简单方便。此外,支付宝也在出租车上增加铺设双语移动支付使用指引,多场景助力入境宾客畅游大连。

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入境宾客绑外卡用支付宝消费同比增长7倍;越来越多的入境宾客,也给中国商家带来了新的商机,用支付宝做国际游客生意的中国商家数量同比增长了4.5倍;法德意荷西马等15个免签国入境宾客用支付宝消费人数同比增长超4倍。

以重大国际性活动为契机,各地均在做好支付服务上下功夫。如海南省打造博鳌支付服务示范区;广州市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场馆设置支付咨询服务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支付便利性先行区;云南省实施中国—南亚博览会无障碍支付场景建设;海口市建设消博会支付服务宣传区等,实现银行卡受理、现金收付、移动支付有效覆盖,做好重要涉外活动场景支付服务宣传推广;黑龙江省全面建设优化亚冬会金融服务保障区支付环境,确保运动员村和比赛场馆周边实现支付服务环境全覆盖,打造安全、高效、便捷的亚冬会支付环境。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提高支付的便利性和包容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便利化的业务关口前移,还要加强各类支付场景拓展,拓宽银行卡和现金在各种场景的使用。如旅游景点、演出展览、体育赛事、交通出行、医疗美容等日常消费领域,需要全链条、全场景的协同和打通。金融、商务、文旅、交通、外事、公安等部门和各类经营主体要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召开优化支付服务会议提出,除了要继续保持前期的工作力度外,更关键的是要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金融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各行业企业的协作至关重要,要齐心协力推动市场良性运转。

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方面表示,将推动各支付服务主体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完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二是持续提升银行网点支付服务;三是充分发挥现金兜底作用;四是进一步做好外币兑换服务;五是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宣传成效。

2024-06-27 □ 本报记者 陈果静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772.html 1 <p> 力破堵点营造便利支付环境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