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筑牢科技强农之本

蒋 波

“三夏”时节,麦浪滚滚,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江苏夏粮收获现场,可以感受到满满的“科技范儿”。汇聚了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种植“云”、农机“云”等“十朵数字云”,作为江苏数字新农具,正在为夏粮丰产丰收和颗粒归仓提供科技支撑。

不只是江苏,很多地区也正以农业科技为驱动,为粮食生产赋能添智,推动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粮食产能的根本途径。但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结构性矛盾、区域布局不平衡问题仍比较突出,在一些地区,农业机械装备多而不精、智能化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夯实粮食丰收基础,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利器在科技创新。要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集聚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农业基础研究能力,推进机械设施、技术更新换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业生产力。

首先,强化农业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各地应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等科创平台,聚焦生物育种、智能农机、有机农药、立体农业等重点领域,加强主要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核心种源、农机装备等领域发力,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级。例如,得益于科技创新,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已成为支撑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江苏各粮食主产县均实现全程机械化,全省拥有农业机械500余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5360万千瓦。近年来,江苏又给农机装上智能“眼睛”和“大脑”,农业种植生产实现了从“镐锄镰犁”到“智慧农机”的变革。

其次,着力推动农业核心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融入大市场,各地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构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模式,通过技术转让、项目合作、共同研发等方式,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依托产品博览会、品种观摩会、技术测产会、签订转化协议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按下“快进键”。

此外,还需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务,构建梯次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和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软环境”,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让更多农业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同时,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队伍,通过实践教育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打通科技强农“最后一公里”。

2024-06-16 蒋 波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188.html 1 <p> 筑牢科技强农之本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