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增速快吸收外资难

本报记者 施普皓

数据显示,印度已连续两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超过7%。许多人据此看好印度经济增长前景。印度总理莫迪近期更是信心满满地提到要将印度建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然而,印度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发展“温差”,其国内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这令一些经济学家对印度未来的发展前景抱有审慎态度。

从宏观角度来看,印度经济的发展势头不错。此前,联合国已将印度2024年GDP增长率从6.2%上调至6.9%,理由是公共投资稳固和私人消费强劲。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表示,尽管外部需求疲软将继续影响印度商品出口增长,但药品和化学品出口预计将强劲增长。此外,印度储备银行更是作出大胆预估,预计新财年其GDP将增长7%,这与印度政府预测的经济增长7%至7.5%较为一致。与此同时,国际产业巨头也越发重视印度本土的产能和市场。近段时间,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一度计划访问印度,并公开宣布将在印度投资建立特斯拉工厂。这表明马斯克对印度庞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感兴趣,并且比较看好印度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

然而,印度国内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简而言之,由于印度国内的制造业水平和政策变动,政府单方面的美好愿景和国际社会的投资考量存在明显差距。

在制造业方面,印度不同行业的发展并不平衡,制约其整体制造业的发展。手机是印度政府引以为傲的经济成就之一,帮助印度成为如今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国。然而,印度政府的产业扶持计划过分偏重手机制造业,资金、技术、流水线以及最重要的劳动力培训都明显倾向于这一产业,客观上导致了除手机制造业以外的其他制造业遭到资源挤压。同时,印度有实践能力、善于学习并掌握工作技能的工人极为紧缺,这制约了外国投资者对印度整体制造业的评估,令他们入局前不得不三思。

印度政府多变的政策也让投资者更加犹豫。许多媒体称,在对待外资方面,除了苹果、特斯拉等受到印度政府“特殊待遇”的跨国企业外,其余企业在印度或多或少都会遭遇阻力,甚至有人称印度已然成了全球公认的“外资坟场”。与此同时,印度的贸易保护意识很强,对待国内的巨头企业,莫迪政府推行简政方针,并提供多种便利条件。对此,印度三大企业——信实工业、塔塔集团和阿达尼集团的负责人曾多次称赞莫迪的政策。上述公司则利用其政策上的有利条件,占据了该地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国际企业进入印度的门槛在无形中被不断抬升。

上述因素导致印度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表现不佳。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在外部投资方面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印度,而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波兰和德国等国家。印度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所占份额从2022年的3.5%下降到2023年的2.19%。曾任印度政府高级经济顾问的阿尔温德·苏布拉玛尼安在今年3月表示,虽然政府在过去几年不停地宣称印度已经具备非常好的投资环境,但实际情况是,外国投资正在不断下降。

由此可见,印度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解决外部投资的“温差”将成为新一届印度政府的重要课题。近期,莫迪在孟买作出竞选承诺,连任后便实施“百日计划”,包括了50项至70项政策或施政目标,囊括了制造业生产要素改革、新兴技术扶持、基础建设发展等方面。若想要缩小内外部投资的“温差”,印度政府就要在改革中切实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但成果如何,就要看印政府将来改革措施的制定和执行究竟力度几何了。

2024-06-03 本报记者 施普皓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525.html 1 <p> 印度经济增速快吸收外资难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