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以变应变破解“一箱难求”

孙昌岳

视频报道请扫二维码

近来,本应处于淡季的全球海运市场掀起一波“涨价潮”,多条航线运价持续攀升,不少外贸企业甚至面临“一箱难求”的局面。

目前,亚洲至拉美个别地区航线的运价,已从此前的每40英尺箱2000多美元,暴涨至9000至10000美元,欧洲、北美等航线运费几乎翻番。

一些物流专家曾预测,在经历全球货运衰退后,集装箱和船舶运力足以应对供应链问题。但如今摆在眼前的问题是,许多贸易航线上船舶的舱位并未满足市场需求。有分析指出,目前集装箱及船舶周转效率较低,集装箱海运市场需求与船舶运力供应错配,是运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从市场来看,运价上涨对于航运产业链的影响,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一方面,需求增长为海运公司和集装箱制造企业的业务复苏提供动力。马士基在日前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3.55亿美元,相比去年四季度上涨5.2%。另一方面,运价上涨对中小货主企业并不友好,供需失衡引发集装箱短缺、运力不足,使许多货物不得不延迟发货,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挪威克塞内塔公司的海运分析师表示,从亚洲东部地区到美国西海岸,即期运价将很可能超过今年早些时候红海危机最严重时期的水平。从长远来看,海运成本增加将进一步抑制国际贸易,导致出口减弱、进口成本增加,最终导致终端产品价格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货运需求激增与海运价格走高,也拉动了其他货运市场的增长。敦豪公司发布的报告提出,全球航空货运市场继续呈现积极上扬态势,预计今年夏季,亚太地区宽体客机腹舱运力将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速。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货物发送量持续增长,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

为应对运价上涨,缓解“箱”愁,有的企业以变应变,选择中欧班列等运输方式;有的企业则选择拉长货物运转周期,为保证按期交付提前发运下半年的订单货物。

从短期来看,未来全球海运价格仍将处于高位,但随着需求增速的回调,以及船舶周转与集装箱供应的变化,市场或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马士基近期预测,今年下半年,全球运力将普遍过剩,这意味着运价将下降。对企业而言,应提早做好相关准备,在增强物流链的稳定性与可控性的同时,积极对接相关班轮公司,提升长协合同的比例,加强对集装箱海运市场预判,尽量实现错峰运输。

2024-06-03 孙昌岳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523.html 1 <p> 以变应变破解“一箱难求”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