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岸边崛起产业新城

——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宋美倩

位于秦皇岛经开区的邦迪管路系统有限公司。朱晓松摄(中经视觉)

俯瞰秦皇岛经开区。王继军摄(中经视觉)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河北省内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一。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家国家级经开区,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这块地处碣石山下、渤海岸边的不毛之地,成为产业繁荣、科技领先、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

做强创新平台

不久前,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新研制的0.01毫米耐高温超薄光学玻璃顺利下线,这是我国特种玻璃领域又一项重大突破。“我们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实现突破,靠的就是创新。得益于秦皇岛经开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我们公司不仅建立了抗辐照玻璃工程技术创新平台,还享受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发展后劲十足。”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勇说。

据秦皇岛经开区科技创新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伟忠介绍,近年来,秦皇岛经开区相继出台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港湾管理制度》《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营造出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建设的河北省“工业医院”,专为企业提供综合性诊断服务,帮助解决转型发展中的难题。该研究院还与华北制药秦皇岛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搭建了天然产物高效分离提取实验室,协助企业新推出面膜、眼贴、柔肤水等化妆类产品20余种,助力企业化妆类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激励企业建立多种类型的研发机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铝车轮制造企业,通过政府扶持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构建了从材料研究、产品结构优化到工艺制造的“三位一体”轻量化研发体系。公司从单一铝车轮制造企业发展成为集铝车轮、汽车底盘、动力总成、装备制造于一体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年产汽车零部件产品突破1亿件。

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高新及实用性技术落地生根。截至目前,秦皇岛经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2家,科技领军企业3家。

做大企业规模

处于秦皇岛经开区新区东区的中油宝世顺钢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根根新能源管材从生产线上顺利下线。这条生产线是全球首条18.3米螺旋、直缝双工艺新能源焊管生产线,其投产填补了国内新能源焊管领域的空白。

“这条生产线实现了直缝焊管、螺旋焊管两种工艺柔性切换,可以灵活应对全球市场的需求。由于项目得到了秦皇岛经开区的及时帮助,仅用时14个月就建成投产,较正常建设周期提前了10个月。投产当年,销售收入就达到23亿元。”该公司新能源管材厂厂长常向阳说。

让优势企业形成规模效益,优化发展环境是关键环节。秦皇岛经开区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审批服务全过程、项目建设服务全方位、企业投产服务全天候的“三个服务体系”等一系列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举措。为确保项目如期推进,该区还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逐一建立细分台账,细化各阶段具体任务清单,每周动态更新,每月发布重点项目建设红黑榜,对进展情况、帮扶成果进行“晾晒”,对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推广,为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增强发展信心。

秦皇岛晟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光伏设备北方生产基地项目由苏州晟成光伏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生产层压机组件设备,一期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效。2021年实现产值8亿元,2022年实现产值12亿元,2023年实现产值25亿元。“二期项目同样得到秦皇岛经开区的大力支持,相关部门成立专班帮助企业协调各方事宜,使得整个工程进展十分顺利。”该公司副总经理刘满意介绍,晟成项目的落地投产,还吸引了3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秦皇岛经开区。

既要大项目顶天立地,又要小项目铺天盖地。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小项目一样得到了秦皇岛经开区的重视。记者走进康复辅具产业园秦皇岛风行兴龙智能康复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只见工人们正在加紧组装智能假肢等康复辅具设备,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我们是秦皇岛市首家研发生产智能假肢的企业。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300多万元。”该公司生产管理中心主任李可运说。

整个康复辅具及医疗健康产业也是秦皇岛经开区集群突破的最好见证。2023年,全区这一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达17.41亿元,同比增加24.38%。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秦皇岛经开区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到全市的73.6%。

做美生态环境

曲径通幽的小路、枝繁叶茂的绿植、碧如翡翠的河水……每天清晨,河北数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钟新宇都会到戴河生态公园进行1小时的晨练。

“我们是做智慧城市平台的,去过许多开发区,很少有秦皇岛经开区这样在核心区域辟出3000亩土地建设生态公园的。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我在此创业。”钟新宇说。

正是因为环境优美,秦皇岛经开区赢得了众多企业家的青睐。秦皇岛市委常委、秦皇岛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兼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樊海涛认为:“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要建设推进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此才能有效提升运行质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秦皇岛经开区党工委始终把绿色产业园区建设作为锚定目标全力推进,尤其是在改善园区环境上不遗余力。

治水。十几年前,戴河近海口深河段是一处管理盲点,河岸植被遭到破坏,冬旱夏涝、垃圾遍地。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秦皇岛经开区清除10万余立方米垃圾、淤泥,栽植10万多棵树木、300多万株花草,使这里变成了总长9.3公里、面积达185.2公顷的生态湿地公园,区域生态环境实现逆转,获得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治山。按照“绿色自然、生态环保、消除隐患、永续利用”原则,2017年8月份,秦皇岛经开区启动了栖云山生态修复工程,对以前开山采矿留下的矿坑遍布、植被稀疏的山体进行全面改造,共分为城市广场、体育公园、农业公园、南山花园、半山公园和云顶公园6个单元,整个工程栽植乔木4.08万株,种植各类花草不计其数。

治污。过去几年,秦皇岛经开区不仅杜绝了高污染企业进驻,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采取一厂一策开展环境工程、环境监测和环境教育,企业环保意识普遍增强。目前,全区大气质量显著提升,每年优良天数都在280天以上。

截至目前,秦皇岛经开区全区园林种植面积13356亩,公园绿地面积4437亩,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03%、绿地率达38.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8平方米,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经开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3-26 □ 本报记者 宋美倩

——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纪实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1902.html 1 <p> 渤海岸边崛起产业新城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