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成果要用好市场手段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之所以能不断取得成绩,重要的一点是突出抓好产业和就业帮扶,以全党全社会的支持帮扶激发脱贫群众的动力。要用好市场手段,通过产业拉动、就业带动、改革促动,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
新春将至,脱贫群众的生活最受牵挂。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脱贫劳动力务工总规模达到3396.9万人,超过年度任务目标377.7万人。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3年来,银行机构向脱贫地区累计发放贷款19.7万亿元,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4.4%;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累计发放2778亿元,支持脱贫户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651万户次。
党中央明确,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自2021年开始,设立5年过渡期,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60%,脱贫县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脱贫地区发展状况持续向好,收入差距、发展差距不断缩小,脱贫基础更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之所以能不断取得成绩,重要的一点是突出抓好产业和就业帮扶,以全党全社会的支持帮扶激发脱贫群众的动力,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眼下,5年过渡期已过去3年,放眼未来,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棋局下、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大视角下,审视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的潜力。要用好市场手段,通过产业拉动、就业带动、改革促动,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
看产业拉动。当前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还相对薄弱,“小散弱”和同质化明显,全产业链开发不够。其实,脱贫地区大多农业资源丰富,却苦于资源优势还没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要通过品牌打造带动产业升级,依托良好生态和独特资源,发展优质产品。当务之急是补上技术、设施、资金等短板,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尤其要强化帮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在保持产业覆盖面的同时,更注重产业带动的质量。
看就业带动。对全国农民来说,工资性收入已连续多年超过经营性收入。对脱贫群众来说,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六成以上,稳就业对巩固脱贫成果至关重要。过渡期以来,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增长。应看到,具体工资水平与宏观经济形势和个体职业素质密切相关。如今,农民务工有了新特点,有一些农民工找不到理想岗位,也有一些企业缺少技术型农民工。要提高脱贫群众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加大乡村工匠和脱贫地区劳务品牌培育。
看改革促动。农村改革关系每个农民的切实利益,而对脱贫群众来说,还有一份特殊的利益来源,就是扶贫资产。确保扶贫资产继续发挥作用,要不断优化资产管理和利用机制,将其后续经营管理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解决资产“属于谁、谁来管、如何管”和收益“属于谁、谁来分、如何分”等问题。一些地方的经营性扶贫资产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要重点对经营性扶贫资产进行市场化运营,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持续发挥联农带农效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对各级党委、政府来说,有责任把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各地要持续纠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更多资源聚集到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动力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将抓紧研究谋划过渡期后的具体制度安排”。未来,脱贫群众的生活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