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重在精准、可持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的力度、精度、准度、效度,成为题中之义。
近年来,我国对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和服务强度呈现增量、扩面、提质、优化结构的可喜态势,以金融的普惠性有效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但从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这一要求来看,目前普惠金融的覆盖触达、产品供给、服务支持等方面的能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未来,资本市场应重视提升直接融资效能,丰富金融服务方式,使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四篇“大文章”结合,并确保普惠金融自身的可持续性。
从拓宽市场经营主体直接融资渠道的角度来讲,应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相互补充、互为促进、适度竞争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相应的差异化制度安排,以多元包容、精准支持的上市条件,对不同类型、背景、行业、地区和成长阶段企业的首次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实现全覆盖。针对中小微企业、科技企业、涉农企业普遍具有的投资周期长、基础信息不全、收益不稳定、风险水平高、轻资产模式、抵押资产相对有限等特点,确保提供高效、多元、快捷、安全、延续的直接融资支持。充分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与政府投资基金的专业投资能力、投后管理能力,促使其提升对成长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涉农企业、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企业中优质标的的包容性、针对性和支持效度,成为“探矿人”“护航者”“助推器”。在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确保股权融资和创新创业、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创新等领域专项融资工具的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债券市场运行活力和质量。
从丰富资本市场服务小微、科技、涉农企业和大众的方式来看,应通过搭建股权、债权、信贷、保险、期货、担保、保理、租赁、农村金融服务等多位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以及普惠理财产品和服务等专属体系,大力发展各类针对创新、科技、中小微、涉农等经营主体和大众群体的定向服务与专设产品,强化多元性、包容性、差异性、可得性、市场导向性。通过政策激励的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元素流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成长型主体和欠发达地区,并实现良性互动和深度合作。
从做好与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数字经济、养老服务等重点工作衔接、协调、配合的视角来看。聚焦先进制造、技术改造升级、数字化经济、生态优先、低碳发展、污染治理、农业强国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新市民群体培育、安老适老康养服务等重点服务领域,使金融服务优化流程设计、扩展广度深度、开拓触达渠道、完善产品体系,打造融合价值投资、价格发现、信用培育、风险补偿等方面的良性机制。
同时,还要看到的是,普惠金融的发展应与金融健康、金融监管并重。要以普惠金融作为构筑负责任金融生态圈的抓手,与面向企业及个人的责任感构建、能力培育、监管制度建设与完善、投资者教育与权益保护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会和经济协调、平等共享、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完善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建设,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促使金融机构平衡业务发展、效率提升、成本控制、风险管理、责任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有效识别、压降、对冲、缓释、转移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并在着力提升监管有效性的同时给予必要和适度的创新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