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加快智能制造业转型

□ 本报记者 韩秉志

北京海林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里的温度控制器智能生产线。 (资料图片)

作为首都先进制造业的高地,北京市昌平区拥有一批“灯塔”企业,正加速布局利用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昌平区成功进入首批财政部和工信部开展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诉求是什么?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哪些困难?政府部门又应该如何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记者为此进行了走访调研。

降本增效是初衷

为什么要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给出的一个共同答案是:降本增效。

作为昌平区先进智能制造领域的代表企业,利德华福和海林自控等企业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样板。

创建于1998年的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高压变频器的制造企业。2011年加入施耐德电气后,利德华福已成为施耐德电气以中国为核心最大的高压变频器智能制造中心。走进企业智能制造全数字化车间,记者看到AGV智能调度机器人正在运输高压变频器柜体。近年来,利德华福依托独立自主开发的IDMS数字化生产运营系统对生产制造全流程进行管控,借助大数据智能优势,实现最优效率和质量控制。

“生产企业的效率、成本、质量和交付是核心要素。如果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无法实现工厂的‘可视化’,进而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兼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说,自2015年开始进行数字化建设以来,从员工管理到生产运营,数字化的理念已经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北京海林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记者看到在一条近30米长的温度控制器智能生产线上,组装、焊接、打印、测试、包装等程序在机器智能操控下正有条不紊地运行,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我们致力于提高建筑楼宇能源利用率,实现建筑楼宇设备自动化管理,从而最大程度地节能减排。除了工厂管理,数字化也融入我们的产品当中。”北京海林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清说。

转型最怕走弯路

在昌平区,类似的中小型先进制造企业还有很多。目前,昌平区拥有19万家中小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31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545家,国家“小巨人”企业67家。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市昌平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启动仪式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处处长、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杨靖国也提到,希望昌平借此能够为北京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

“我们致力于实现细分行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应改尽改’。到2025年,总体预计改造中小企业550家以上,其中创新型(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12户,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数量预计达到20个。”昌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成国说。

在采访中,众多制造业企业表示要坚定走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但是在推动转型的过程当中仍面临不少痛点堵点。

前期建设投入高、回报期长等,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首要挑战。李海清坦言,公司在引进生产线的过程中,最大难点在于方案的设计。“一条生产线很贵,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我们自然希望一次成功,最怕的就是半途而废。为此生产线在启用运营前整整用了7个月时间来进行研发验证。”李海清说。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战略层面。“过去,各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接受程度和见解都有所不同。客户从宏观层面认可数字化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落到具体应用环节,客户的意愿就显得不那么强烈了,甚至有人认为买个软件就算转型了。”在采访中,胡晓反复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数字化管理是帮助企业实现“精益生产”的赋能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如何通过打造企业文化等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工厂建设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也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需要迈过的一道坎。胡晓说,利德华福在转型初期,员工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为打通运营业务流程,利德华福引入精益生产的概念,从生产一线到办公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精益改善,让员工在实践中真正感知到数字化赋能对生产和工作带来的转变。

激发内在驱动力

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政策帮扶。为此,昌平区正着重强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积极性和创造力。

“截至去年底,昌平先进制造业产值达到114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这也说明昌平的工业企业在数字化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刘成国说,截至目前,昌平区5G基站总数已达到3000个,同时拥有万亿能级的物联网网络和5G网络,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比例也达到20%以上。这些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

刘成国说,昌平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提升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能力,降低转型成本,并逐步探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实现“试成一批、带动一片”,放大规模效应、提升政策效能。

昌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夏默认为,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中,被改造的是工业企业,得到供应的是软件信息服务行业,希望能够实现工业企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双提升。“从改造的整体目标来看,要面向标杆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推广复制到更多企业行业,完成‘链式’布局,同时还要培育一批数字化服务商,形成一批‘小快轻准’的解决方案。”夏默说。

“每个工厂的自然禀赋、基础现状、建设目标等决定建设体系各不相同,所以数字化转型要因‘厂’制宜、不断迭代。”胡晓指出,新建工厂需从新厂搭建驱动、精细生产管理、绿色智能制造逐步实现数字化;改造工厂则特别关注转型升级的现有困境,通过各模块现状评估,制定专属的升级路径;领军工厂更强调对业务进一步精细化运营管理,挖掘新增长点,不断融合新兴技术,创新生产模式,打造未来工厂。

2023-12-06 □ 本报记者 韩秉志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5525.html 1 <p> 北京昌平加快智能制造业转型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