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共生 向海而兴

——记海洋合作专题论坛

本报记者 孙昌岳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在高峰论坛框架下首次举办以海洋合作为主题的专题论坛,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海洋合作的重视。各国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共促蓝色合作 共奏丝路海韵”主题,深入交流在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海洋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成功实践和发展机遇。

10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从历史走进现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蔚蓝的海洋上带来了许多关于共同繁荣的故事。昔日“崎岖而老旧”的瓜达尔港成为巴基斯坦振兴经济的希望,一度破败不堪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崛起为欧洲第四大集装箱港口。塞舌尔指定部长兼渔业和蓝色经济部部长让·弗朗西斯科·费拉里坦言,“一带一路”海洋合作不是挑战而是机遇,是中国和塞舌尔在海洋科学相关领域寻求建设性和互利伙伴关系的机会。

当前,全球海洋正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等多重挑战。与会嘉宾表示,加强海洋合作,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复原力,推动海洋科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利用等,是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威胁和挑战、促进地区发展与稳定的重要途径。

在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方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重建议,与会各方要积极探索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污染联防联控的机制,提高生态的预警能力,加强海岸线修复,开展海洋生态保育,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海洋生态环境。

在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复原力方面,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彬表示,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从整体上系统上做好修复;其次要做好基础科学研究,只有搞清楚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再次要加强针对保护修复的具体技术开发。新加坡国立大学资深研究员梁志耀则表示,要保护好我们的海岸线,面对不断增长的海洋资源需求,必须加强能力建设,平衡好利用资源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同时要注重实时监测和管护,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应性的管理措施。

在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必雄表示,对于海洋来说,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能源,在开发海洋绿色能源的过程中,要提高海上能源的生产效率,并创新商业模式,加强合作开发。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于福江表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的沿海国家长期受到海洋灾害、风险的困扰,要进一步加强沿海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提升海堤、核电站等的标准;要进一步提高预警技术和能力,以及沿海老百姓的防灾减灾意识。

共同享有海洋资源、共同发展海洋经济、共同增进海洋福祉,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10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共同努力,推动全球范围内形成高水平、深层次的海洋合作,惠及共建国家,彰显了人类社会对海洋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

此次论坛上,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蓝色合作成果清单和“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呼吁各方采取一致行动,基于开放共赢、绿色有序、创新驱动、对话协商等海洋合作理念,共同保护和科学利用海洋,共享蓝色成果,共建蓝色家园。中方秉持开放包容原则,欢迎和期待各方参与,共同丰富倡议内容,积极探索海洋合作新模式,携手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筑蓝色家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10-19 本报记者 孙昌岳

——记海洋合作专题论坛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82729.html 1 <p> 和合共生 向海而兴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