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店的排队经济学
那天一早路过黑窑厂,远远地看到路边排了十几米的队伍。老北京对此应该不陌生,黑窑厂糖油饼远近闻名,算是老字号的网红店了,不少人驱车十几公里赶来,就为了这一口。但是,不管你多远赶来,都得老老实实排队等候。这家店原来开在附近平房里,离马路有段距离,现在搬到临街新址,客人顺着街边排长队的“风景”就更醒目了。
为什么让客人在店门外排队?一个原因是店内空间的确局促,这么多人排不开。另一个原因,我猜店家也有借此做广告、招揽顾客的想法。毕竟,对一个吃货而言,还有什么比店门口排着一列长长的队伍更有说服力呢?
排队和美食,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让人又爱又恨。早年出差多,经常要在陌生的街头找吃饭的地儿,那个年代还没有网络点评可以作参考,只能随机选,慢慢总结出一点心得:选餐馆,挑人多的尤其是当地人多的,准没错。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条街上几家餐馆挨在一起,有的排着长队,有的座位空着一大片,可新来的食客,大多会选排队长的那家。
人气愈旺,生意愈火,这其中的消费心理,精明的商家当然比普通食客琢磨得透彻。于是,出现了两种“人为”的排队,一种是饥饿营销,比如苹果发售新品,从预售到发货,往往需要等候很长时间;一种是虚张声势,比如某些新店开张,老板为了聚拢人气,常常雇人排队营造火爆的氛围。前者既是品牌的营销策略,也有生产能力跟不上的现实苦衷。后者多少有点不太厚道,但如果产品质量过硬,那用点营销技巧也无可厚非。至于那些产品竞争力不济、只会制造营销噱头的品牌,一般都做不长久。
不过,新店开张,怎么吸引顾客排队,并顺势将排队积蓄的人气转化成销量,这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这几年一些网红店开张即火爆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文和友在深圳开新店,曾经创下“等位排号达5万人”的神话;喜茶早期新店开张,排队的情况也都能维持一个月甚至更久;一些城市的茶颜悦色因为排队时间久,甚至还衍生出跨城代购的需求。虽然情况各有不同,但仔细观察,还是能总结出一些可供借鉴的规律。
一是要选好址,一般要选人气足够旺、客流足够大的地方。比如,深圳文和友选址在罗湖东门,是深圳闻名已久的老牌商圈,是中国第一批步行街,以善于选址闻名的麦当劳在这里开了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网红奶茶品牌在一座城市开新店,也会选择标志性商圈。这些商圈本身的客流决定了新店的基础客流。大河有水小河满,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要聚好势,利用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为新店开张蓄力。比如,新店装修时,一般都会利用围挡做广告,并在周边推广开业促销信息、发放优惠券,以“预约”部分客人。比如,新产品里主推一款或几款爆品,甚至不惜亏本来推,目的就是利用爆品吸引客人。哪怕一家社区糕饼店开业,也会有免费品尝或赠送活动。又比如,开业时间一定是精心选择的,天气要好,往往在周五或周六,在开业高峰之后,还能有两天周末的客流高峰。
三是要蓄好客,开业火爆的局面维持得越久越好,维持越久,越有机会把精心策划的火爆场面变成自然形成的火爆局面。比如,促销活动和优惠券里往往有讲究,有的新店优惠券是限时的,商家更希望你把券送给朋友去消费;有的优惠券不限时,商家更希望你能去复购,进而形成品牌忠诚度。开业时送出的优惠券,应该尽量保证接下去两三周里不断有客人来使用,同时每天继续发放优惠券。有的新店并不是全时段营业,而是只选择客流量最大的几个时段,这样能集中有限客流,你看到这家店营业的时候,都有人在排队。一两个月之后,消费习惯一般就已经养成,新店的生意就能稳定维持一段时间。
以上的分析都是站在商家的角度,对消费者来说,排队是把双刃剑。看到大家都在排队,很多人也会因为好奇去凑凑热闹。但是,排队的耐心是有限的,超过这个底线,就会形成不好的体验,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如果买一杯奶茶需要排队一个小时,那么无论多好喝的奶茶,也难有再排队买第二杯的兴致。所以,商家一定要掌握好排队的度,既让顾客因为有人排队觉得好奇,又不会因为排太长时间而失去耐心,甚至因此对产品有了诸多挑剔。
还要注意避免一种情况,就是插队。只要有排队,就得制定清晰的规则,并有人维持基本的秩序,否则就会引发各种混乱。规则清晰是公平的前提。毕竟,排队是在资源配置不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节约时间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