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高国力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包括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区域重大战略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若干区域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充分考虑了我国国土空间类型多样、差别巨大的客观实际,旨在从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类型和功能定位推动战略重点区域加快发展,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迈出坚实步伐

这些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全面提速,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瞄准交通、生态和产业三大重点领域,“轨道上的京津冀”主框架形成,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产业和技术协作有力有序推进。

长江经济带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全面改善,长江干流水质达到II类;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形成,长江干线航道得到系统治理;体制机制保障不断加强,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绿色发展示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入推进,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健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日趋完备,建成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形成;推动规则、机制对接等“软联通”提质增效,实施“湾区通”工程等一系列便利化高效举措;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顺利开局,重大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出台多项改革政策落地实施。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基础设施联通不断优化,沪苏嘉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日趋完善,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区域创新协同能力显著提升,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快建设,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先行先试作用不断发挥,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积极推动三省一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度合作;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不断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探索形成的经验模式不断推广。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不断加强,黄河河源区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力度明显加大,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回升;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着力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快推进下游引黄涵闸改建、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持续实施调水调沙,有效提升河道过流能力。

发挥关键作用

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在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先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发达地区,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和跨国公司,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规模、类型、水平和效益均处于全国前列,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同时,这些区域也是我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自由贸易协定的排头兵,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体系,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机制和人才队伍也比较完备,在应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区域重大战略覆盖的国土空间广阔、人口规模巨大、市场潜力显著,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高,产业体系综合实力强,在先进制造业、新基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投资需求旺盛。同时,随着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产生的传统和新型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投资和消费在较高基数上仍保持较快的增速,对于支撑和带动全国经济增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地区间存在显著的经济、产业和收入梯度差异,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蕴含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在满足城乡居民基本消费和新型消费需求领域也存在巨大的潜力,对于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区域重大战略承担着改革试验的使命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促进优化发展的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围绕科技、金融、贸易等方面开展了大量体制机制创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在提升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效率以增强更高水平集聚辐射能力,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在统筹开发和保护、发展和安全,在一些领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通过加强重点区域发展,强化其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进程中,利用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日益紧密的产业和经济联系、不断提升的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增强对其他地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从长期看有利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本身就要求加强流域上中下游、东中西部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统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产业城镇布局的关系,直接推动沿江沿河不同发展水平和梯度地区的协调发展。

注重协同推进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应注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坚持全球化视角,加强区域重大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协同推进。明确区域重大战略参与和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分工定位、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加快形成重点区域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差别化发展路径,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牵引重点区域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重点区域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的能力。

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协同推进。深入分析区域重大战略与其他区域发展战略的相互作用机理,明确相互间在目标定位和战略重点上的共性和差异,加强战略实施中运行机制、政策工具和重大项目的对接整合。

坚持对接联动,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明确差别化发展定位,促进相互间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健全协调推进和评估机制,提升信息、政策、人才、项目交流共享效率。

坚持因区而异,加强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方案的谋划。结合基础条件和分工定位,明确分阶段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配套举措,及时更新战略实施的政策工具箱和项目库,动态优化实施的节奏和重点安排。

(作者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

2023-04-12 高国力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2377.html 1 <p> 持续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