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原创技术不放松
——龙铁纵横(北京)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一家技术零起点的贸易企业怎样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龙铁纵横(北京)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铁纵横”)交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
从代理国内外通用工具的纯贸易企业起步,到培育出核心竞争力成为轨道交通检修设备供应商,再到轨道交通检修领域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家民营企业用15年的时间实现了蜕变。
实现“从0到1”突破
在北京市中关村丰台园一栋简朴的办公楼里,龙铁纵横占用了两层,一层用作办公,一层用作设备检测。
2007年12月,龙铁纵横完成工商注册,成为轨道交通检修行业的新兵。“从企业名字可以看出,我们就是为高铁时代而来。”龙铁纵横董事长姜琳说,对乘客而言,高铁带来了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对经营主体来说,一个新兴产业意味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公司最初只是为检修单位提供扳手等通用工具,挣的是辛苦钱,没什么技术含量。”谈起刚入行时的艰难,姜琳说常规工具是易损易耗件,即便是与国外供应商合作、做高端工具贸易,同样要面临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
高铁检修装备主要包括车体、轮子等13个大系统,机务市场上的“老牌”企业包揽了其中的大项。大企业手指缝里漏下来的零碎活,刚好适合龙铁纵横这样的小公司。最初的订单金额都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但帮助龙铁纵横在市场上初步站稳了脚跟。
纯粹做贸易,极易被取代。姜琳深知,自主技术才是掌握竞争主动权的底气,而这是买不来也讨不来的。他招聘了几名机械工程师,从小修小改开始试手。
经过认真分析和深入调研,龙铁纵横瞄准的第一个产品是便携式轮对踏面检测仪。这是一种检测轮子磨损程度的专业设备。姜琳和工程师在一家企业生产的原型机基础上,根据我国高铁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适配,之后再改进创新。“产品虽小,却是公司开始产品设计的起点。”姜琳说。
创新成功迈出第一步后,龙铁纵横开始不断扩大市场和技术开发团队规模。2014年,一直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王泳辞掉原来的工作,加入龙铁纵横担任技术总监,如今已成为公司副总经理。“我看重的就是公司搞原创技术、做自己产品的决心。”王泳说。
龙铁纵横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迈上创新发展快车道。2016年以来,公司以每年30%的增幅持续投入研发,去年研发费用达2000多万元。随着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龙铁纵横在高铁检修装备领域牢牢占据领先地位。
锻造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龙铁纵横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的竞争力在于对工艺的理解。”王泳说,简言之,就是对高铁维修现场的深刻体察。
我国高铁刚起步时,车辆检修延续绿皮车时期相对简单的方法。就像汽车电瓶电解液损耗后需要补液,高铁蓄电池也需要补液。这道工序以往是工人用强光手电辅助手工加注,加注量很难做到精确。能不能用专业的仪器替代人工?龙铁纵横研发团队提出设想,并研制出能测量液位、控制流量、实现精准加注的第一代蓄电池加注车。
“现在看来,这些技术都不算难,但就是这一个个‘小’技术推动企业逐渐长大、抽枝长叶。”王泳说,龙铁纵横着力发现流程中可以精益化改进的部分,并不断升级迭代。
龙铁纵横在成立的最初几年,以简单的工具工装配合现场作业起步;2014年前后,通过参加各种高端技术交流活动,技术人员打开眼界,寻求新的技术突破,公司成为轨道交通检修设备供应商;2019年,公司涉足数字智能可视化检修线,成为系统集成整体方案提供商。
在龙铁纵横由单一技术衍生出系列产品的创新过程中,扭矩卡控系统是其中一项重要突破。在一个轨道交通展上,姜琳发现了一项智能拧紧技术。凭着对高铁检修现场工艺的熟悉,他敏锐地意识到,这项技术大有可为。
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高速前进时,螺钉一旦脱落会击伤车体,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运行安全。但一列高铁上的螺钉成千上万,防止任何一个螺钉脱落无疑是一大难题。为避免出错,以往在检修时通常采用“一个干,一个看,一个检”至少3人在场的方式,但这种全靠人工操作的检修方式,质量管控的效率很低。
受到交通展会上发现的智能拧紧技术启发,龙铁纵横研发团队开始研究可采集、记录数据的扭矩卡控系统。“扭矩卡控系统研发目标是,对装配过程中螺钉拧紧实现精准管控,也就是对每一个螺钉的拧紧程度自动进行数据记录,进而自动判定其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立即发出警示。”王泳说,这套为中国高铁量身打造的系统,有效解决了装配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和效率问题。
扭矩卡控系统研发成功并实现应用后,技术人员继续深入研究扭矩管理应用,从拧螺钉逐步扩展到不同部件、不同修程、不同作业地点,产品系列不断丰富。扭矩卡控系统由最初只管理二级修探伤,拆装车轴端盖两个动作、十几个螺钉,逐步扩展到高机修的轮轴检修,以及所有需要螺钉紧固的环节。系统功能从最初的单一拧紧,扩展到人员、物料、设备、方法、检验结果、数据分析和追溯全过程全要素管理。
针对“摆地摊式”的高铁检修现场,龙铁纵横在深入了解检修现场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又借鉴汽车生产线上的成熟技术,设计研发出智能化、数字化检修线。“我们把以往孤立存在的检修设备串联起来,按工序穿插布置在一条完整的流水线上,让生产线有了节拍,为检修作业植入了数字化特征。”王泳说。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进入龙铁纵横办公区,“学习、坚持、奋斗、梦想”几个大字引人注目。在龙铁人眼中,学习是创新发展的能量之源,磨难在坚持中化解,成绩来自努力奋斗,有梦想才会有激情和动力。目前,公司超过一半的员工从事技术相关工作,其中许多人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的高铁检修场站。
以生产精益化、作业标准化、管控信息化、检修数字化、装备智能化为目标,技术团队研发出近百项产品,投入全国7个动车段和50多个动车运用所,以及部分机务、客车、地铁市场。同时,在地铁油漆技术服务方面实现突破,成为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
为提升动车车辆检修环节作业管理效率,技术团队将数据传输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参数采集和存储技术、图像信息识别与处理技术等与既有产品实现有效结合,提升作业过程自动化程度,针对不同客户的实际检修需求,提供系统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比如,公司承担的制动夹钳检修线项目,除了考虑制动夹钳分解、零件检验、组装、试验等常规工序以外,项目还要实现在一处空置的检修库内,完成总体布局、设备配置、物料出入、部件流转、信息展示等硬件条件的开发布置,进行计划接收、进度汇总、数据上传、人员管理等软件平台创建,建造从制动夹钳检修计划编制到人员安排、生产组织、完工交付,直至数据信息的后期利用等全流程全要素的部件检修基地。
随着车辆运行年限增加,检修任务量越来越多,对运维投入也越来越大。对此,龙铁纵横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从单体设备,由点到线形成检修线;再由线到面,做车间整体工艺布局。“我们将紧盯轨道交通运维行业,紧扣检修工艺研究,紧贴检修现场需求,紧跟智能制造趋势,开展原创性系统开发及装备设计,在车辆检修智能装配、车辆部件检修线、检修作业信息化等核心业务方向持续发力。”姜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