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里萨湖景色宜人

尹 仑 周 皓

柬埔寨是一个人文历史及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的国家。相较于以吴哥窟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当地生态旅游业并不太发达,包括洞里萨湖(Tonle Sap Lake)等在内的一大批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鲜为人知。

在高棉语中,Tonle指“河流”,Sap意为“不咸”,因此洞里萨湖可以直译为“淡水大河”。洞里萨湖不仅是柬埔寨最大的湖泊,也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它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位于中心的洞里萨湖区、湖区周围环绕的洪泛区和淡水沼泽,以及位于保护区边界的稻田和草地。为保护湖泊的生物多样性,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洞里萨湖认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同年柬埔寨政府颁布皇家法令,将湖泊划分为3个管理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

洞里萨湖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是被洪水淹没的森林。作为湄公河的重要支流,洞里萨河拥有世界上最独特的“洪水脉冲”。每年丰雨季,湄公河都会泛滥,洞里萨湖也随之膨胀,将周边的植被没入水中;到了旱季,湖水退去,湖泊缩小,植被又会再次显露出来。这种独特的水文变化不仅增加了三角洲系统的复杂性,也使得这片季节性水域拥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

洞里萨湖最有趣的人文景观当属大规模的浮动村庄。如果有游客好奇这一奇怪的生活方式,不妨从水上村庄开始游览,比如“象牙之港(Kompong Phluk)”。这是一个由3个小渔村组成的村庄群落,坐落在被淹没的森林上。当地唯一可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是游船,荡于舟上,沿途观赏独特的高跷房屋也是种不一样的体验。不过,这些“水上的房子”并不是漂浮在水上的,也不是建在船上的,其“地基”其实是固定在湖底的竹子。水中森林的枝丫高扬出水面,交织出一条条羊肠小道,游船穿梭其间,人与自然相得益彰。

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捕鱼为生。洞里萨湖是世界上最多产的淡水渔场之一,每年产出的渔获能使300万柬埔寨人受益。鳄鱼养殖在当地也很受欢迎,毕竟,鳄鱼肉和鳄鱼皮革制品都是高附加值产品,能够帮助当地居民大大提高收入水平。

洞里萨湖水域中生活着约200种不同的鱼类。每年,数以百万计的鱼从周围被水淹没的森林中“迁徙”而来,集中到湖区中心地带,引来水鸟无数。这也使得洞里萨湖的Prek Toal成为观鸟的绝佳场所。统计显示,洞里萨湖生活着至少225种鸟类,其中17种在世界范围内濒临灭绝。为此,当地旅游部门专门搭建了一些观鸟台用于水禽研究,游客们也可以在护林员的陪同下前去观摩。

目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柬埔寨环境部已经在洞里萨湖设立了环境研究站。根据洞里萨生物圈保护区方案,环境部启动了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为当地社区创造替代收入。如今,洞里萨湖已经成为柬埔寨最热门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当地居民也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旅游经营中来。

应该说,在洞里萨湖开展生态旅游,既可以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帮助当地人提高生活品质,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洞里萨湖的生态系统价值,可谓一举多得。然而,想彻底改变一个地区人民祖祖辈辈习惯的生产生活方式,注定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2005年开始,柬埔寨政府就与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开展合作,力求科学管理并引导洞里萨湖区域健康发展。然而,随着柬埔寨人口与经济压力加大,环境问题依旧严峻。

仅就洞里萨湖而言,除了当地人的过度捕捞行为外,开发商也在不停地瓜分土地,还有人或为了开垦农业用地或为了补充薪柴砍伐树木,这些行为都破坏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此外,外来物种入侵以及野火等自然灾害也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目前来看,尽管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总体进展缓慢。

此外,发展生态旅游业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不到位也是洞里萨湖绿色转型迫在眉睫的问题。当地旅游企业大多规模不大,缺乏足够的能力开展高品质的旅游服务与营销活动。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旅游业遭受重创,很多行业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甚至倒闭。

后疫情时代,柬埔寨政府表现出对生态旅游的高度重视。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柬埔寨将于今年11月成立“洞里萨湖生态旅游网络”,重点关注涉及民生与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也将提供相应的技术及资金支持。不过,仅有这些还不够,要真正推动洞里萨湖生态旅游健康发展,还需要市场、社区的积极参与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多方合力,才能让洞里萨湖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2023-04-02 尹 仑 周 皓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1870.html 1 <p> 洞里萨湖景色宜人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