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福建泉州找准水土流失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切入点——

治山治水富乡亲

□ 本报记者 薛志伟

前不久,水利部公布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福建省7个上榜名单中泉州占2个,其中,永春县被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惠安县黄塘溪小流域被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

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泉州,境内山多坡陡,以红壤为主要组成的地表物质抗蚀性弱,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曾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改变这一状况,多年来,泉州市以晋江、洛阳江中上游为重点,以消灭水土流失斑为目标,综合实施林地、茶果园坡耕地和崩岗等水土流失治理,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2021年,泉州市水土流失率由2015年的13.35%下降至10.4%,全市水土流失面积比2015年减少53.42万亩,降幅达23.96%,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

多举措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蜿蜒的水泥路、标准化的排水沟渠、丰富多样的人工植被……在安溪县参内镇岩前村的年年香茶庄园里,嫩绿的新芽迎春俏立,白玉兰正迎风盛开。“为了保护好茶园的生态环境,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在政府的补贴下,陆续修建了水泥路、沉沙池、排水沟,种植了花木。”福建年年香茶业股份公司董事长李天德言语间为自家茶园的生态环境感到自豪。

沿路向茶山上走去,记者看到了路边竖立的绿色牌子,上面写着“茶要香、树要贵、花要艳、果要熟、鱼要跳、鸟要叫”的“六要·花园式生态茶庄园”目标。为了助力花园式生态茶庄园建设,2022年,安溪县水土保持办公室开始在这里建设碳中和水土保持示范茶园。

“我们在原来旧项目的基础上实施新项目,通过茶树稀植留高、路边种树、梯壁留草等方法,减少茶园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的排放,在防止茶园水土流失的同时实现茶园生态系统的碳中和。”安溪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刘全能说。

这只是一个缩影。多年来,泉州市干部群众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投入水土流失治理。以安溪、南安、永春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抓手,泉州市开展水土流失攻坚治理和预防保护,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斑精准削减。其中,安溪县以江河源头保护、茶园坡耕地治理和崩岗治理为重点,加快林分结构和树种结构调整、推行茶山生态修复和保水保土生态茶园建设;南安市以茶果园坡耕地治理和矿山迹地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生态茶果园建设和矿山迹地生态保护修复;永春县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茶果园和林地水土流失为重点开展综合治理。

远不止于此,为进一步推进泉州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泉州市大力筹措资金进行水土保持建设;印发《泉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意见》《泉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水土保持制度体系……

“这几年各级财政比较紧张,很多投入都有压缩,但是泉州水土保持的投入没有压缩,算下来我们一年投入2000多万元。”泉州市水利局副局长王逸民说,泉州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上下同心、凝心聚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打造高颜值生态环境、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基础。

2016年以来,泉州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0万亩,强烈以上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比例从2015年的12.98%下降至2021年的7.4%。一座座绿色的茶山、一株株盛开的花木、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见证了多年来泉州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付出的努力。

茶果山增绿带动产业发展

雨水过后,位于安溪县芦田镇福岭村的云岭茶庄园里,繁花绿叶相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茶园田间道上,盛开的碧桃、紫玉兰等点缀着郁郁葱葱的茶树。

“原来这里是一个荒芜的国营老茶厂,我们通过水土保持治理,给茶园做了配套设施,把这里建设成为花园式茶园,可以赏花、观光……”刘全能说,该项目是安溪县2018年度和2019年度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项目之一,共治理茶园面积195.5公顷。通过水土保持治理,有效控制茶园的水土流失,促进茶园生态环境的优化,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形成了集茶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生意很好,很多人来到茶园游玩、赏樱,30个房间基本满客。”云岭茶业有限公司基地部经理肖小云告诉记者,通过水土保持治理,茶园的耕作条件得到了改善,不仅方便了生产,也增加了观赏性。

老茶园的新生是泉州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之一。“近年来,我们有意识地侧重茶山、茶园的改造,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带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我们通过建设生态茶庄、高标准示范茶庄,改变原来传统的茶园耕作方式。原来那些茶园耕作方式要除光茶园里的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对茶叶质量产生影响,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王逸民表示。

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泉州综合改造茶果园坡耕地8.67万亩,有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助力打造了安溪茶叶、德化茶油、永春柑橘等一批地方特色产业,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十三五”期间,泉州市生态茶园面积占比达70%,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59元,年均增长8.1%。

说到永春,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芦柑。在蓬壶镇辜文章承包的仙岭沃柑园里,他高兴地说:“现在有了水泥路,我们运输沃柑很方便,还有很多游客上山采摘。放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辜文章说,五六年前自己刚承包这个果园时连像样的路都没有。现在永春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帮忙修建了水泥路、机耕道、排水沟、蓄水池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方便了生产。

“我们这个项目给他们提供了帮助,减轻他们的负担,希望他们再开发、提升,做大做强沃柑产业。”永春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黄伟鸿说。

近年来,泉州市找准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特色产业的切入点,充分利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加快发展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我们积极对接乡村振兴,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切入点,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产业发展等,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提质增效。”王逸民说。

小流域治理美化家园

“没开发之前,这里又脏又乱又臭,大家种农作物、建鸡鸭舍。现在环境变好了,方便大家休闲散步。”在永春县仙岭村水土保持生态园里,85岁的村民苏天舜正在广场上散步、晒太阳。

水土保持生态园是永春县2021年度省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我们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河道整治、绿化提升、景观改造等城乡建设有机结合,同步实施‘治污、美化、绿化’三大工程。”黄伟鸿说,该项目共投入320万元,建设了水保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护岸、步道等。项目实施后,进一步提高了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

“这个项目帮村里修建了机耕道路、河岸,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绿化提升。原来下雨天道路泥泞,环境脏乱差。现在村里有了护岸、步道、花池,村容村貌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仙岭村党总支书记苏振耀说。

黄伟鸿说,永春县注重创新水土保持理念,从以治山为主变为山水统筹、以水为主,在传统的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的基础上,探索采用“水保+产业发展”“水保+乡村旅游”“水保+美丽乡村建设”等“生态+”治理模式。近3年来,永春县先后实施6条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6万亩,2021年水土保持率达到90.08%,在福建省9个流失率大于10%的重点县中率先取得突破。

近年来,泉州结合清新流域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因地制宜选取具有生态、景观、亲水功能的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水保生态清洁小流域124条、水土保持重点乡镇66个、水土保持生态村18个,有效促进人居环境美化,助推泉州市及5个县(市、区)荣获国家生态市、县、区新名片。

站在永春县外山乡墘溪村的廊桥上远眺,如玉带一般的溪流静静流淌,小溪上的风雨廊桥极具闽南风格,犹如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丽画卷。

建设生态护岸、亲水步道……这也是永春县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之一。2020年以来,随着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的实施,外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最大的资源就是生态。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让外山乡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带动了外山乡文旅经济的发展。春节期间一天就有上千名游客来到这里。”永春县外山乡乡长黄建清说,目前,外山乡已经引入企业开始打造漂流项目,做好“水文章”。

“虽然我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区域水土流失仍比较严重,林地、园地水土流失居高不下,公众特别是生产项目建设业主的水土保持意识还有待提高……”王逸民说,接下来,泉州将在进一步压缩水土流失斑存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增水土流失管控,更加注重生态系统修复提升,更加注重改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健全水土保持工作体系,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水平,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2023-03-19 □ 本报记者 薛志伟

福建泉州找准水土流失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切入点——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1070.html 1 <p> 治山治水富乡亲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