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守军代表——

种业振兴蓄势发力

本报记者 张 倩 吴 浩

2022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产0.5%,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作为一名水稻育种科技人员,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常年奔忙在田间地头。他和团队选育出以绥粳18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质、抗逆、广适的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4亿亩。“育种要下苦功夫、笨功夫,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聂守军代表坚信,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在育种事业上取得新突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近年来,黑龙江聚焦做强种业产业,不断推进种业振兴,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达87%,实现了水稻、大豆、小麦种源完全自主。2022年,黑龙江粮食产量达到1552.6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3%,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东北大米的主产区,黑龙江水稻产量、品质不断提升,离不开育种专家们的辛勤耕耘。“龙稻18、松粳28等品种相继实现黑龙江省国家一级米品种的重大突破。截至2022年,应用品种90%以上达到国家二级米标准,新审定品种全部达到国家二级米标准,使龙江好大米成为一张闪亮名片。”聂守军代表说。

聂守军代表认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至关重要。黑龙江省通过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共保存大豆、水稻等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5.03万份,保障了农作物品种不断更新换代和优良品种供给。同时,在育种实践中大量开展花培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新技术,选育出的龙粳31、绥粳18等突破性水稻新品种,实现多优集成,多次成为我国单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绥粳18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香稻品种。

“种业振兴仍需发力,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就要改变当前育种技术以常规技术为主、手段比较单一、育种周期长、选择效率较低等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打造多优新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聂守军代表建议,要大力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

2023-03-04 本报记者 张 倩 吴 浩

聂守军代表——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9990.html 1 <p> 种业振兴蓄势发力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