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青年交流对话会(2022)在京举办——

为全球治理变革注入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 孙亚军

12月20日,以“开放、包容、发展——新时代的中国”为主题的国际青年交流对话会(2022)在京举办。此次对话会由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部、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余名国际青年就党的二十大与新时代中国发展、文明交流互鉴等议题同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交流。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陈实在致辞中表示,广大青年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体,也是持续推进全球对话合作、共建美好世界的重要力量,是最具活力的文化创造者和传播者。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青年交流对话、互学互鉴,有助于消除隔阂和误解,共同推动构建美好和多彩的世界。希望国际青年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更好了解新时代的中国,成为促进中外友好的青年使者,并积极关注全球性议题,与中国青年加强交流合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参与全球治理变革注入青春力量。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欢迎更多国际青年前来交流,我们也愿意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广交世界之友,用团结合作的精神结伴而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部主任董青介绍,中共中央党校是育英才、学思悟、真开放的高校,一直秉持开放办学的宗旨,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在交流互鉴中互利共赢、共享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在致辞中表示,理解中国,离不开理解中国共产党。此次活动对国际青年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有很大帮助。希望国际学生们能够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社会实践,促进中外沟通交流,以言传德、身体力行,共同承担起青年的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携手为人类共同的家园建设、和平建设、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讲师王蕊就青年下基层的话题作了分享。王蕊认为,青年党员下基层是一场“双向奔赴的使命”,为青年党员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人生历练,也有利于解决基层治理人才缺失问题。青年党员需要在党性引领下“扣好第一颗扣子”,热爱并积极投身于国家和党的事业。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林雅华就“文明交流互鉴与新时代中国发展”主题作演讲时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是孤立的,只有基于对人类个体和多重文化的尊重,才能打破文明之间的屏障,促进文明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塑造,进而开创丰富多元的文明形态。

对话会设置了国际青年交流提问环节。与会青年们围绕活动议题,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国际青年在人文交流中的作用等多个角度与现场嘉宾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在回答来自斐济的吴静欣提出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时,中联部信息传播局新媒体处李春迪表示,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接续奋斗,走出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在解答时代课题、全球议题、人类难题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参考方向和重要借鉴。

2022-12-23 本报记者 孙亚军

国际青年交流对话会(2022)在京举办——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6206.html 1 <p> 为全球治理变革注入青春力量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