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引擎补齐农业短板
提升农业生产力,关键在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举措,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力支持的力度、广度与深度,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也是解决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举措。而决定农业生产力高低的关键要素,在于科技创新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如何以科创实现农业生产力稳步提升,对于更好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全球,农业强国必是农业科技创新强国。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整体科技水平变化显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粮食连年丰收,产量站稳1.3万亿斤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种类丰富,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跨入世界第一方阵,去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1.5%,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以及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已经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放心”转变。老百姓开始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农药等在农产品中的残留情况,以及无公害标准要求等,绿色食品成为普遍追求。同时,对农产品品质的需求也日益提升,营养成分、健康功效、加工用途等,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农产品评价标准。因此,如何补齐短板弱项,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品质、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进步,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让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上一层楼,成为当前和今后关注的重点。
制约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短板弱项是什么?这主要体现为优质品种培育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不高、农业产业链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等堵点难点。对此,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举措,对症下药,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力支持的力度、广度与深度,实现提质增效。
以科创培育优质品种是前提。小小一粒种,关乎千万家。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要围绕种业科学重大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努力在种业“卡脖子”的产品装备与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尤其要加强原创性、基础性研究。要树立“培育好种子”的理念,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培育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的优质品种,抢占种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攥紧中国种子,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
以科创赋能农业机械是关键。长期以来,受土地规模较小和制造业水平不高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发展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农机产品研发制造薄弱、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有待提升、部分领域或环节“无机可用”等问题。对此,要充分发挥工程机械的优势,加大动力机械、农机传动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力度;在农机装备专用传感器、农机导航及自动作业技术等方面提前谋划,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争取农机化科技的弯道超车。
以科创“链接”农业人才是保障。农业强国建设,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扶持。激发人才的科技创新活力,才可以从源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科学合理规划收入分配,促进农业科技产学研用的有机融合,助力营造农业科创人才成长的健康生态。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科创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推动新农人评职称,培养更多技术过硬又富创新意识的“土专家”“田秀才”。增强农业科创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围绕人才的培育、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不断提升农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