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稳”的基础 把握“进”的方向

熊 丽

今年以来,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引领持续增强,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高技术制造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比9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新动能保持较好增势。

不仅是工业领域,随着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相关服务业也保持了快速增长。1月份至10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1.1%,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长。消费方面,1月份至10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2%,比1月份至9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对市场销售的贡献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拓展。

夯实“稳”的基础,把握“进”的方向。不稳难以求进,非进无可固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带来的种种新风险新挑战,尤其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不懈推进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之“进”促经济发展之“稳”。

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要着力提升创新对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战略支撑作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坚持调优存量和做强增量并举,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工业软件、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2-11-25 熊 丽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4726.html 1 <p> 夯实“稳”的基础 把握“进”的方向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