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社区力量参与生态保护

王昌海

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事关子孙后代生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这为未来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说明我国当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宏观生态格局总体向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推进,珍稀物种保护工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比如,国宝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金丝猴、羚牛数量在秦岭山系大幅增加;等等。国家公园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反映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扎实成效。

不过,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比如,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周边社区依然存在土地产权不清、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保护效果。可见,要在生态保护上继续取得新进展,需更加重视周边社区发展,多角度多维度切入,绘就美丽宜居的生态画卷。

应完善和落实社区共管机制,支持和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来。例如,可在村一级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聘请脱贫户为护林员,增加地区脱贫户收入;在产业发展中,一定程度上允许社区居民从事必要的生产生活活动,同时注重鼓励社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康养业和绿色农业等绿色富民产业,以及鼓励支持社区以集体入股、“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活动,从事餐饮、民宿等行业,使居民从公园发展中获得经济收益。

要通过完善和落实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多种生态补偿实现方式。近年来,国家公园通过实行公益林补偿、生产经营管控补偿和生态补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购买兽灾补偿保险、自然灾害保险和人身意外险等方式,补偿社区居民承担的经济成本;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发展基金或分享旅游经营收入反哺社区,为地方教育、环保等公益事业提供资金扶持。此外,国家公园还可通过入口社区和特色小镇的建设、以电代柴工程的实施等,带动社区的转型发展。这些实践证明,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补偿损失、利益共享和带动社区发展,很大程度上让周边居民形成了对生态建设更加积极的认知,建立居民参与公园管理和建设的正向激励。

未来,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在更大范围内激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过程中,包括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社区、居民、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重要政策制定,建立共管协议,在涉及生态搬迁以及土地流转等事项时推行共同议事制度,等等。

2022-11-24 王昌海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4662.html 1 <p> 鼓励社区力量参与生态保护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