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带出更多行家里手

——记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

本报记者 郁进东

浙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在40多米高、8平方米大的桥吊驾驶室里,竺士杰熟练地操作着控制台上的手柄和按钮,稳钩、着箱、闭锁、拉升、落箱……很快,一个集装箱的装卸完成了。

竺士杰是宁波舟山港集团下属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大班长。他从小就对港口设备感兴趣,“觉得能够操作吊机这些‘巨无霸’设备的人是了不起的人”。1998年,从技工学校毕业后,他如愿来到宁波港北仑国际集装箱公司工作,被分配到龙门吊班。

通过勤奋练习,竺士杰3个月就熟练掌握了龙门吊操作技术,成为师傅的得力助手。但是,他并不满足,又瞄准了新的目标。“桥吊是集装箱码头个头最大、操作要求最高、最有技术含量的操作设备。每次看到港区里桥吊驾驶员操作巨大的桥吊时,我就很羡慕。”竺士杰说,“年轻就要多学技能,尝试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令竺士杰开心的是,1999年,宁波港集装箱装卸业务迎来大发展,他获得转岗到桥吊班工作的机会。与龙门吊相比,桥吊的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高了许多倍。在40多米高空,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和规格不一的船型,桥吊司机必须快速而准确地完成集装箱装卸。面对挑战,竺士杰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向师兄请教,只用了3个月就考取了桥吊操作证,并很快成为行家里手。

桥吊操作水平不断提升,但竺士杰遇到的一个难题始终没有解决。对于桥吊司机而言,操作桥吊讲究“稳”,通过移动驾驶室的小车来稳定吊具,才能提高速度。“我很少能把小车稳关定位一步做到位。在‘靠箱’操作时,推挡时总会缩手缩脚,担心挡位推过头,吊具晃动与被靠的箱子发生碰撞,发生安全事故。”竺士杰说。

有没有一个方法能够兼顾安全与效率呢?竺士杰认真阅读力学书籍、上网查询资料、请教学校的物理老师,“脑子里一天到晚都是吊具抛物线的运行轨迹”。在多次实践后,他发现利用“钟摆原理”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不断探索行走不同距离、起吊不同重量和不同的箱型种类,在不同船型结构、不同设备性能及大风特殊天气下的作业方法,一套“稳、准、快”的新桥吊操作法诞生了。新操作法仅需两个步骤就能让荡秋千般的吊具及货物稳定下来,并精准地落到指定位置,相比老操作法节省一半以上时间。“操作好了,整个大抛物线下来非常漂亮。”竺士杰说。

为了让更多的桥吊司机学会这套新操作法,竺士杰将技术动作一个个分解,用笔记录下每个动作的操作要点,在较难理解的部分用图画作出标注,帮助桥吊司机理解。2006年,这套桥吊操作法被命名为“竺士杰桥吊操作法”。2013年至2019年,竺士杰又相继推出“竺士杰桥吊操作法”2.0版和3.0版,对操作法中提高标准化培训能力、安全作业、操作技能等方面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团队共同进步比个人成长更重要。”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竺士杰牵头成立“竺士杰创新工作室”,带动团队一同创新,同时也搭建起技能人才开展“头脑风暴”的平台。去年11月份的一场讨论会上,工作室成员提出,公司的桥吊远控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远控司机的培训不能按照老一套,必须有所改变。竺士杰立即将“问题”变为“课题”,带领工作室成员寻找解决“远控桥吊培训”方案。经过工作室团队与上海海事大学课题组充分沟通,形成了搭建“桥吊远控模拟平台”的想法。

经过3个月研发,今年4月18日,宁波舟山港首套“岸桥远控模拟系统”在竺士杰创新工作室正式上线。该系统由桥吊上的20个远控摄像头搭建3D拟真画面,实现作业功能和培训功能“两位一体”。

竺士杰创新工作室成立7年间,完成创新课题30余项,培训桥吊司机3000余名。“我将以‘发挥好劳模作用,带出更多的劳模’为责任和使命,继续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贡献自己的力量。”竺士杰说。

2022-08-20 本报记者 郁进东

——记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9633.html 1 <p> 带出更多行家里手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