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抓牢防汛抗洪主动权
连日来,我国各地陆续进入主汛期,广西梧州、桂林,湖南益阳、湘西等地均遭受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面对复杂形势,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救灾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确保安全度汛。
防汛抗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各项水利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到科学调度、隐患排查、风险预警、会商研判,再到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理、灾后重建,每项工作都要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无缝衔接。只有各地区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建立常态化防汛抗洪、应急救援机制,才能筑牢抵御洪涝灾害的铜墙铁壁。
一是提升“防”的能力。洪水喜怒无常、变化莫测,只有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应对策略,才能握紧抗洪主动权。哪里有洪水,哪里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群众上哪里避险?这些信息和方案要密切关注、提前掌握,只有心中有数才能遇灾不慌。目前,我国11万多处水文站覆盖了有防洪任务的5000多条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速度和精度都实现了质的提升。我国组建了一支100余万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打通了基层防灾减灾的“末梢神经”。应急管理部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20多个部门和单位以及有关地方建立了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会商机制,做到精准研判风险,周密部署防范。前段时间,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马家庄社区发生山体滑坡,由于提前预警、处置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类似这样的成功避险案例越来越多,说明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击、主动防范,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影响。
二是做足“备”的文章。如果说防汛抗洪是战场,那么应急物资就是后方的补给线,没有充足的防汛救灾物资保障,那前方的胜利就无从谈起。目前,相关部门可运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精准掌握地方救灾物资需求,实现主动快速调拨。要进一步扩大各地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完善种类结构、合理优化布局,建立完善科学、灵活、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各项物资第一时间派上用场。
三是练好“救”的本领。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应急力量建设,提高急难险重任务的处置能力。近年来,面向“全灾种,大应急”,我国统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抢险队伍和社会抢险救援力量,加强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协调对接,积极推进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实战演练和联动,做好重点区域预置布防,及时开展抢险救援,综合救灾能力稳步提升,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汛期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风险,各地区各部门要时刻绷紧神经,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要抢早抢小、抓准抓实,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齐心协力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