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消费牵引带动作用

高 帆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以降低和对冲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从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看,消费在经济循环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这对我国在复杂形势下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消费是人类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生产对消费等环节具有决定作用,但消费并不是对生产状况的被动适应,而是对生产等环节具有反作用。从国际比较来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通常既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这体现出消费与生产的紧密关联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而言,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一般意义上的引导刺激生产层面,而且体现在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方面。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城乡居民消费是影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的主要变量,既对畅通国内循环、推动国内供求相互促进意义重大,也对提升开放层次、促进国内国际经贸交往至关重要。而且,消费与居民的生活水平直接相关,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已有大幅提升,消费总量在持续扩展,消费结构也趋于多元。但是,对标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国际经验,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还不够充分和强劲。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情形下,我国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把握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和短期承压的现状特征,依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积极突破制约消费扩展的瓶颈因素,有效释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现阶段进一步扩大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中提高劳动者收入。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决定因素,就业又是影响收入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应为各类企业提供更为稳定的制度和市场环境,通过产权保护、要素供给、产业政策实施、财税政策调整等途径,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以及灵活用工等提供更大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纾困解难的支持政策,通过三次产业的融合来增加县域和农村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提供保障。

在深化市场化改革中提高要素生产率。要素生产率是形成微观主体收入的基础。当前应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地区、产业间充分流动和配置,通过提高要素生产率切实增加微观主体的经济收入。

在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是消费增长的社会条件。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财政等分配政策工具,持续缩小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依靠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形成国内需求增长的驱动力量。

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定预期功能。居民消费水平是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结合,社会保障则是影响居民预期和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针对城乡二元结构,应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索跨城乡、跨地区的社会保障有序转移接续方式,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居民消费与交易成本相关,基础设施状况直接影响着市场交易成本和供求对接效率。当前,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偏高,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扩展城市基础设施的覆盖面和带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重视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电商下乡,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广泛对接和顺畅循环。

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来优化消费环境。消费环境会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当前,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鼓励企业依据市场信号提供创新性、多样化、个性化产品。

总之,要依托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有效解决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消费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消费规模扩展、结构优化和层次提升,进而畅通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22-05-12 高 帆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3771.html 1 <p> 发挥消费牵引带动作用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