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工业回升向好态势
工业稳,则经济稳。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克服了疫情、汛情、部分能源及原材料供应偏紧等不利因素,总体实现了稳定恢复。稳住这一态势,需持续夯实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在深耕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推动工业生产从“扩量”向“补链”“强链”转变。
临近岁末,有关工业经济运行的几组数字,给这个冬日带来了浓浓暖意。
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稳中有升。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4.6%,较上月加快8.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利润增速稳中有升,表明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正不断改善。
二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所增强。前10个月,31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增长,其中17个省份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超过10%。这反映出地方工业经济已出现积极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有所增强。
如果说上述两组数据是对之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概括,那么反映制造业景气程度的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其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PMI为50.1%,不仅结束了连续7个月的下跌态势,而且一举越过临界点重返扩张区间,释放了经济向好的积极信号。
工业稳,则经济稳。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克服了疫情、汛情、部分能源及原材料供应偏紧等不利因素,总体实现了稳定恢复。特别是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能源保供稳价、助企纾困等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我国工业生产恢复进一步加快。
从四季度经济形势看,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经济运行仍有下行压力,工业增长还将面临众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但也要看到,提振工业经济的有利因素也在持续累积,工业经济结构正不断得到优化改善,比如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7.4%,消费品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同比减少了0.39元。
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来之不易。要稳住这一态势,就需持续夯实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在深耕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推动工业生产从“扩量”向“补链”“强链”转变。
我国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依然保持较强的韧性,靠的是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但也暴露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某些短板弱项,部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一些核心零部件要不到、买不来,给有关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对此,一方面要继续强基础,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制造业“补链”“强链”行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要素链等深度耦合;另一方面要持续增动能,进一步加大对工业领域有效投资的力度,以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动能。
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微企业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数量多、占比大,要稳住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还需着力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减负担,让它们能轻装上阵,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四季度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行阶段性税收缓缴,该政策实施首月即累计缓缴税费471.4亿元。类似这样以广大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的政策举措,不仅能有效缓解企业资金上的燃眉之急,还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稳住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为整个“十四五”时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扎实基础。现阶段,我们既要统筹谋划好四季度经济增长的“冲刺跑”,也要密切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好跨周期调节政策储备,跑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这场“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