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重点强调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深感推动气象科技为农服务责任重大。
粮食生产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科技加持,气象和气候因素与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也有极大关联。
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呈现趋强趋重的特征,会对农作物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挑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中长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
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大数据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要想做好气象为农服务,进一步增强气象科技护航粮食安全生产的能力,还需在大农业科技服务方面有所提升。
强化科技牵引,提升智慧化水平。应统筹全国的农业服务资源,建立星空地一体化的农业立体监测体系和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利用遥感等技术,集成气象气候、地理区划、土壤墒情等大数据信息,对农业生产形成全生命链周期的科技指导服务。
加强科技支撑,增强保障能力。应尽快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气候区划,重新科学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做到因地制宜。将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纳入粮食生产业务保障体系,建立大农业科学生产体系,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培育科技服务,激活市场作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农业大数据服务企业。发展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农业保险气象服务,逐步拓展农产品仓储、加工、物流、销售等方面的新型农业气象服务。
气象科技工作者应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水平,瞄准“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加强对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事件发生规律、致灾机理及损失的评估,以科学应对措施,提升农业系统韧性,为我国农业防灾减灾和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更好的气象科技支撑。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