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区于都以产富民
本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江西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如今,这里多了一张新名片——时尚之都。在这里,30万纺织服装产业大军推动着时尚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于都也成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新地标,行业年产值超600亿元。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于都,聆听这里“以产兴城、以产富民”的故事。

2016年,在广东中山市沙溪镇云汉村一家服装厂打工的赖章和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摇号分得了安置房。“安置房每平方米2000元,比附近商品房便宜了三分之二。”夫妻俩买下新房,回到了于都。

“我们之所以下定决心回来,除了能一家人团圆住新房,还因为在家门口也能就业。”赖章和说,“小区附近有两个工业园、几百家服装厂,待遇也不差。我回来后,在厂里当上了车间组长,到手月薪五六千元。”

“发展产业不一定要‘高大上’,只要接地气,就有生命力。”于都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彭书昆说,在于都大小园区乡镇,每年都有近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实现家门口就业。正如赖章和所说,安居乐业、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于都县上欧工业园内,赣州兴雪莱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15条产线正加紧赶制产品。这里不仅是某世界知名运动服装品牌的代工厂,也是该品牌国内最大的运动童装生产基地。1公里开外,一栋10余层的高楼耸立。新的一年,4万平方米新厂即将投入使用。公司总经理陈冬华告诉记者:“这是我们自建的新厂房。打拼了多年,终于在家乡有了自己的事业天地。”

2015年,看到家乡纺织服装产业的巨大潜力,陈冬华决心返乡创业。县里将纺织服装产业定为首位产业,给足政策、管够厂房,从3400平方米到12500平方米,陈冬华挪了两次窝,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创造的就业岗位也越来越多。“公司500名员工基本都是本地人,还有一部分贫困户,对他们来说,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夜幕降临,赢家时装(赣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灯火通明。墙面上,电子屏闪烁着柔光。“这个系统能实时掌握智能排产、准备物料、调度下单、产前研发、工时分析等20多个工序的情况。”公司智能制造项目总监邹育才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投入2亿多元用于研发,仅软件著作权就申请了30多项专利,是女装行业首个推行智能制造的企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司借助5G智能工厂,高效满足了大中小单生产和私人定制生产需求。“在全国1600家门店,任何一名消费者都可以通过APP实现‘一人一款,一人一版’。”邹育才说。

于都星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沣浒向记者聊起了公司的“中心工厂+卫星工厂”模式。“中心工厂”一般是进入园区的企业,他们提供订单和设计方案,开在村里的“卫星工厂”则负责开料、缝制、贴牌等简单工艺,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服装生产供应链。“这种模式吸引了更多农村劳动力留在本地就业。”刘沣浒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和30家小微纺织服装加工厂签订合作协议,将传统“小作坊”链接到现代化产业链中。

2021年,从苏州过来的陈可霸,不仅带来世界最先进的气流纺纱机,更在上欧工业园投资22亿元打造起江西卫棉智能纺织产业园。“这一项目填补了我们产业链条短板,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入规,创造了同行业项目建设新速度。”于都县委书记黄法说,在迈向苏区振兴、共同富裕的新长征路上,于都人民正加速奔跑,展现新时代老区人民的新气象、新风尚。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