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组团开展咨询服务
本报记者 李 景

新年刚过,上海静安区汉中路上的上海青少年活动中心里就热闹了起来。在这里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联合招聘会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现场30余家企业提供了800多个职位,最高月薪达3万元,不少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在开年第一场专场招聘会上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更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上海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出各类就业服务,畅通各区招聘渠道,组织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区域特色,有序开展专项求职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求职招聘“双向”通道。

“对于在静安区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我们采用‘1+2+X’的服务原则,即对1位需要服务的大学生,配备2名职业指导师,再加上特邀就业志愿服务团队的就业服务模式。”静安区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葛幸蔼表示,两名职业指导师分工明确,一位侧重传授面试、投简历的技巧,另一位负责推荐合适的岗位。如果仍不能解决就业难题,就由静安区17家企业组成就业联盟的专家团队继续帮扶咨询。

“2022年应届大学生就业可能会面临更大压力。”华东理工大学就业中心主任郑东表示,从就业环境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今年的就业市场造成的影响仍然存在,部分行业特别是应届生就业较为集中的第三产业受冲击较大,岗位需求数量并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从市场需求看,政策性岗位已出现饱和态势,市场性岗位仍有待进一步开拓。部分传统产业迭代升级节奏加快,一些从前吸纳毕业生较多的行业如教育培训、房地产等在当前政策环境下面临转型调整。

“通过调研发现,2022届应届生就业选择更加多元,深造意愿日益高涨,就业期待值越来越高,但也存在着求职积极性减弱、‘不就业’‘慢就业’现象突出等问题。”对此,郑东介绍了华东理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举措。比如,进一步挖掘市场性岗位,积极举办重点单位专场、地区专场、行业专场招聘会,争取全年岗位供需比超过6∶1;精准实施毕业生分类指导,面向求职、升学、考公务员等不同目标毕业生群体开设相关能力提升课程、提供支持服务;积极开展校地、校企人才供需合作,建立全国范围的“朋友圈”“单位群”,加强校际合作,联合外省市兄弟高校共同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的招聘活动,保障就业渠道畅通。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