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7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重因素促大宗商品“退烧”
胡麒牧

5月份以来,国务院和各部委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大宗商品问题,并出台了多项政策落实“保供稳价”。由于政策执行到位,叠加市场需求放缓以及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紧等因素,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退烧”迹象。

按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6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两个月下跌。除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外,其他行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由升转降。目前,螺纹钢、热轧卷板、铜的价格较5月中旬的高点分别回落幅度超过10%,铝的价格回落超过5%。其中,钢铁、有色金属和化工库存量止跌回升,煤炭和成品油库存量虽继续减少,但降幅有所收窄。

从需求角度来看,一是季节因素,6月份往往是需求淡季,7月份南方进入持续高温天气也会影响项目施工,需求受到压制。二是国内经济恢复由快速反弹期进入平稳恢复期。6月份制造业PMI出现小幅回落,虽然需求依然在增长,但制造业生产扩张步伐有所放缓。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持平,新订单指数出现回落。

从供给角度来看,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向市场投放储备物资,已完成首批10万吨储备铜、铝、锌投放,这有利于缓解大宗商品的供给紧张。随着海外疫苗注射的铺开,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生产以及国际航运能力也有望逐步恢复。

从全球货币政策角度来看,进入6月份以来,已有多个国家陆续启动加息进程。美联储也上调了超额准备金及隔夜逆回购两项货币利率。随着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增强,预计未来几个月其他国家央行将会有更多的货币边际收紧动作。由此,支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货币金融因素在逐步弱化。

从保供稳价的调控政策来看,5月下旬以来,国家一是提高了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关税,督促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增产增供,抑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二是就涉嫌操纵市场、哄抬价格等问题约谈重点行业企业及协会;三是建立了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定期会商机制。政策组合拳一方面缓解了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抑制了市场的炒作情绪。

另外,从市场预期角度来看,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转跌以及库存的提高,5月份之前市场对价格单边上涨的预期被打破,大宗商品价格进入相对稳定的调整阶段。

总之,在需求、供给、货币、调控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下,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矛盾出现缓解,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最终价格趋于平稳。不过,从全球经济复苏的角度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依然有较强需求支撑。

(作者系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