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墙、做旧的霓虹灯牌、楼道旁的小广告和电话号码、横梁上悬挂着标语“五讲四美三热爱”……近日,原创城市公共空间“超级文和友”从长沙南下进驻一线城市广州商业高地太古汇。在市中心高端繁华商圈,隔着玻璃橱窗,一路之隔,一边是都市繁华CBD流光溢彩,一边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市井烟火。
文和友是起源于长沙的本土品牌,从2010年的一个小路边摊到“美食和市井文化代表品牌”,用了8年时间,现已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打卡地,也是长沙的一张美食名片。
走进超级文和友,怀旧的场景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州。承载着记忆的老物件,无处不透露出老广州的文化气息。显然,超级文和友不只是打造一个“食市”,更是要呈现一个文化场景。
“广州做城市更新,却又在CBD黄金地带重现八九十年代的市井建筑,摩天大楼中的‘超级文和友’显得很特别。”广州太古汇总经理黄瑛表示,“当初打动我们的是文和友初心不改,保存城市的历史和记忆,传承和发展街头传统小食。这其中的意义,早已远远超越一个网红打卡餐厅。”
这或许意味着,在广州繁华的CBD能装下一家家奢侈品店,也能容下一碗平价的阿婆牛杂、一碗热腾腾的街头云吞面。文和友创始人文宾表示:“我们希望促进广州街坊文化的人间烟火,可以让忙碌的城市人有逃离现实的空间。”
如今,人们吃饭不仅只追求“吃”,更追求吃的过程。“超级文和友”恰恰营造了“沉浸式就餐”场景。在超级文和友市井气息浓郁的主题下,“手机先吃”已经成为一种新式用餐礼仪。著名作家、长沙市文联主席何立伟认为:“年轻人跑到文和友吃一个小时,实际上是半个小时吃饭,半个小时在拍照、发朋友圈。”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所谓“食在广州”,大家提起广州的第一印象,就是“吃”。一个外来饮食品牌,能在广州引发如此广泛与激烈的探讨,以城市商务区与复古建筑的冲突感铸就话题只是一方面。对于广州人来说,千载广府文化和广府饮食已足够厚重与强大,仅从餐饮文化来说,如何在广州站稳脚跟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走进超级文和友太古汇店,19家有代表性的广州街头美食,6家文化体验商户,浓缩成为一座三层的立体广州街道。在这里满载着“老广们”的集体回忆:阿婆牛杂、八珍煎饺、恩宁刘福记云呑面、陈添记……各种广式老字号美食成为主角,有些老字号也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摊位,入驻广州CBD。超级文和友把广州上世纪80年代的原始风貌和地道美食融进了这个5000平方米的空间里。
“以往人们要品尝广州老字号美食都得去荔湾等老城区,如今在天河区就可以一次性体验多种美食了。”陈添记、奶茶鸳鸯王、炒螺明等老字号负责人纷纷表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以前都是街边店。从试营业期间来看,客流确实比我们街店多了许多,且更年轻化。我们希望品牌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认识和认同。”
从文旅视角来看,广州“超级文和友”更像是一座“活的”街头美食博物馆,带动着市民游客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知。近日,超级文和友和太古汇联合主办的《讲什么——广州语言观察展》也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东华表示:“我们从观察本地的食物、语言开始尝试,花了两年时间,努力将广州的市井烟火与本地食物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可以一边体验场地一边观看展览。”
初来乍到的“外来的美食文化名片”,能否以美食文化征服广州人?这对经营了10年,首次离开本土发展的超级文和友来说,要探索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