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城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绥阳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
搬迁群众住进“幸福院”
本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姚 浩

贵州省绥阳县风华镇虹桥社区是该县安置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安置1817户8010名搬迁群众。3年前,这些易地搬迁群众陆续从大山搬进新城,由农民变市民,住进新房,谋了新业,奔向小康新生活。

夏日晚上,夜幕渐渐降临,虹桥社区易地搬迁群众的“夜生活”悄然开始。

位于幸福苑小区的虹桥社区互助幸福院,传出悠扬的琴声,老人们用电子琴、二胡等乐器弹奏着幸福生活。

“我原来不会弹琴,后来每天自学,现在弹琴成为我的爱好,心里觉得很舒服,平时在这里还可以看看书、练练书法。”谈及如今的幸福新生活,周后芬总是滔滔不绝。

幸福苑小区门前,连着一条150多米长的“夜市”,每天都聚集不少个体户,有卖服装的,有小吃摊儿,还有卖玩具的……

虹桥社区成立于2017年,居住区内有100多间门店,如今已有近90间门店开门营业,群众生活十分便捷。此外,为了解决更多就业岗位,前不久虹桥社区在居住区门前规划了近百个摊位,不少群众自发登记,目前10多名小区群众在家门口“创业”。

21时30分,人群开始散去,服装、烧烤摊位还在“坚守”。小伙儿胡江军曾居住在小关乡,长期在外务工,搬来虹桥社区后做过外卖小哥。几天前,他与爱人一起在“夜市”做起了烧烤生意,每天忙到深夜。

胡江军告诉记者:“之前在我哥哥那里学了烧烤手艺,后来就想着靠这门手艺讨生计,加上这里离家近,很方便,每天都要摆到深夜一两点钟才收工,一晚可以挣个几百块钱,完全能维持生活。”

灯火通明的虹桥社区,老人、妇女围坐一起,聚在亮白的灯幕下闲谈纳凉,年轻小伙三五结队,在球场上追逐嬉闹,孩童找到了玩伴,围着小区健身器材嬉戏,曾经的深山农民也不甘落后,在小区门口跳起了广场舞,追赶着“新时代的节拍”。

近年来,绥阳县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搬迁入住与社区服务同步部署、思想疏导与精神扶贫同步安排、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同步落实、旧房拆除与复垦复绿同步推进、产业发展与稳步脱贫同步实现,相继建立了新时代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派出所及医务室、小区智慧化管控平台、文娱健身场所等,还通过扶贫岗位开发、就业培训、居家就业、托底就业、联系企业、组织招聘会等方式,帮助3000多名易地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难题,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真正让易地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