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企业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4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兖矿集团:
“智慧化奇兵”保生产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范兴驰

割煤、推溜、移架,在山东兖矿集团赵楼煤矿千米井下的7301工作面下,巨型割煤机有条不紊地缓缓移动,而它的“智慧大脑”却长在地面的调度室里。在这里,综采一区技术员侯本猛按下红色按钮,井下的采掘工李振结合实时视频信号,就像打游戏机一样操作掘进机,前进、后退,仅用几个手柄就让煤炭源源不断地流向地面。“有了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再也不用往架子里钻,心里踏实多了。”李振的轻松话语,道出了兖矿集团煤炭生产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的轨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兖矿集团近三成职工无法正常返岗,面对人员少、煤炭供应任务量重的实际情况,该集团19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异军突起”,使煤炭产量不降反增。“鲍店矿每天2万吨产量中,智能化工作面就占八成以上。”兖州煤业公司总工程师王春耀告诉记者。

2月2日晚,兖矿集团接到山东省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应急保障组通知:承担着超过100万居民供暖任务的魏桥集团热电厂燃煤库存告急,承担重要防疫任务的向尚服饰公司面临缺煤限电窘境。2月3日晚8时,由兖矿集团智能化工作面生产的第一批电煤,紧急驰援,缓解了燃“煤”之急。

2月6日上午,接到用煤紧急求助信息后,兖矿集团赵楼煤矿快速响应,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开足马力,及时把燃煤发往菏泽民生热力和成武盛阳热力厂,保证了两地4万余户10多万人及数百家企事业单位正常用暖。

近年来,兖矿集团累计投资45亿元,加快采掘系统智能工作面建设,培育形成省内、省外、境外智能矿山建设“三位一体”格局。兴隆庄、东滩煤矿成为全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示范矿井,其经验在山东省推广。

疫情发生后,兖矿集团更加认识到“智慧矿井”的重要性。他们已编制了智能矿山3年建设规划,将投资40亿元高标准建成具备数据集成处理、设备集成控制的20个智能采煤和15个智能掘进工作面,示范矿井将实现“155”(一类矿井单班下井人数不超过100人,综采和综掘工作面不超过5人)的目标。

“近期,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表示,尽管疫情阴霾未散,但兖矿集团有智能化这队“奇兵”做后盾,有信心完成全年营业收入3000亿元、利润120亿元的任务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