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盲目消毒不可取
□ 舒 云

近日,一则有关消毒的消息在网上广为流传:某市某小区搭建了一个消毒棚,居民进入小区前,要先到消毒棚中全身喷洒消毒剂——据说这是从养殖业获得的灵感。

面对当下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打好防疫阻击战,“消杀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医院等特殊场所实行例行的消杀十分必要。不过,搭建“消毒屋”这样的举措,初衷虽好,让很多人“看着很放心”,却缺乏科学依据,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反而容易埋下安全隐患。

日前就有专家提醒,“消杀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遵循科学方法。比如,人和物需分开消毒,消毒剂不能直接喷人。专家还特别提醒,倘若在“消毒屋”这个密闭的空间里出现了新冠病毒等病原体,而这种消毒模式又不能及时将其杀灭,那么一些“消毒棚”很可能会成为病毒的集散地,成为一个“毒棚”。

让人担忧的是,在一些城市、农村,类似的场景屡见不鲜:一些工作人员手持消毒装置,对着路面、绿化带等全方位“扫射”。面对不断攀升的确诊数字,将病毒扼杀在“摇篮”中,我们需要全民行动,严防死守,但这样“大动干戈”的盲目消毒属于过度消毒,得不偿失。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我们已经大致摸清了新冠病毒的一些“脾性”。现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室外空气、各类表面存在的几率很低,只有当出现病人及潜在感染者时,或者因人群密集性活动风险增加时,才需要消毒。

科学防疫,人人有责。在防疫进入攻坚阶段的当下,消毒仍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过凡事过犹不及,消毒同时我们还需严格遵循相关规范,科学、合理消毒,以免操作不当,由此带来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和其他潜在风险。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