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康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聚集多方资源建立照护服务体系——
为了认知障碍老人有尊严地生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沈则瑾
上海银康“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记忆小镇门前标识。 (资料图片)
上海闵行区北桥老年福利院认知障碍老人的绘画作品。本报记者 沈则瑾摄
上海银康照护人员在照顾一位认知障碍老人吃饭。 (资料图片)

俞奶奶今年99岁了,记忆常常断片,72岁的儿子吴先生和爱人一起照顾她已力不从心。吴先生考察了上海多家养老院后,决定把母亲送入上海闵行区北桥老年福利院。他说,这里的照护人员耐心、细心,要比家里照顾得好,还有各种活动,母亲在这里会过得很开心。

截至2019年初,像俞奶奶母子这样的60岁以上沪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俞奶奶这样的认知障碍(失智)老年人群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国际经验,按60岁以上人群4%估算,上海认知障碍老人约有20万,80岁以上人群可达11%。

回应社会痛点

认知障碍老人照护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高强度,给患病老人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吴先生说,如果晚上母亲不肯睡,他就得陪着,第二天早上,自己的血压立即升高。像吴先生一样的家庭,对专业化、社会化的认知障碍照护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闵行区北桥老年福利院是上海首家专业认知障碍照护机构,“区级公建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模式”的标杆项目,由闵行区民政局投资建设,华康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优先保障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等级四级以上的闵行区户籍老人入住,照护对象均为认知障碍老人。

据上海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葛健介绍,《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本市“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照护水平,重点发展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专业照护、康复服务。

葛健介绍,认知障碍与失能虽有重叠,但从预防、干预到照护都有完全不同的路径,给认知障碍老人照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上海虽然在认知障碍照护实践方面已经起步,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仍任重道远。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将认知障碍老人照护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全力予以推进。

近年来,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上海民政等部门深入基层社区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上海聚集多方资源,着力建立健全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照护服务体系,及时回应社会痛点和群众需求。

提供专业照护

自2018年起,上海持续将“改造1000张认知障碍照料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针对认知障碍(失智)老人身心特点和照护需求,在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机构或社区长者照护之家)中改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

2018年至2019年,上海全市共改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679张,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上海市政府每年改造1000张的实事项目指标。葛健说:“为加快推进这项服务,满足社会需求,2020年这一实事项目指标或翻倍,将改造建设2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到2022年,上海将完成8000张标准化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的改造。”

上海福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从2014年开始,在承接设计运营的每一个社区嵌入式综合为老服务设施中,都设置了一个独立“认知症照护专区”。福苑总裁瞿文说,他们通过医养结合、社区融合,在专业照护和家庭支持两个环节作了很多探索。

2018年3月份,85岁的江奶奶被送入福苑在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五楼的“认知症照护专区”。在家居住时,江奶奶经常出现迷路、情绪不佳、记忆力差等问题。两个儿子因为身体原因,很难细致周到地照顾母亲。

江奶奶特别喜欢吃甜食,尤其是冰糖。刚入院时经常拒吃午饭和晚饭,对照护人员的劝说,总是情绪激动,非常抗拒,其身体已呈中度贫血状态。得益于社区嵌入式机构的强大资源整合能力,附近的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与院内达成认知症照护相关合作,江奶奶入院后有主任医师定期来院指导她用药,加之照护人员的悉心照料,江奶奶的身体情况明显改善。

如今,江奶奶已基本戒掉吃冰糖,每天都自愿出去走动,和大厅里的老人们一起聊天、做操、做手工,还肩负起浇花的任务。社工小王经常鼓励江奶奶参与社工活动,江奶奶很信任他,心情不好时会找他倾诉,见面还会和小王击掌。

目前,上海已出现一批像北桥老年福利院这样提供专业服务的认知障碍照护机构。例如,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设置了全市首个失智老人照料中心,上海银康、佰仁堂等养老机构和福苑、爱照护等长者照护之家设立了“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收住认知障碍老人,提供专业机构照护。

寻找照护密码

“如果过两年我也得了认知症,也要住进来。”3年前,患有认知障碍的忻奶奶住进了上海银康“记忆小镇”,老伴每天都来探视陪伴,从不间断。看着照护人员像对待亲人一样耐心细致地照顾忻奶奶,老伴非常感动。

上海银康在探索认知障碍照护过程中,经历过迷茫、焦虑、慌乱,最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照护体系。银康“记忆家园”园长唐园秋说,“记忆家园”一直秉承使认知障碍老人维持安心且有尊严的生活照护理念,建立以提高认知障碍老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认知障碍老人快乐之家。

唐园秋举例说,为老人测量血压,老人们有的乱动,有的叫疼,还有的坚决不测。正确的做法是带着笑容面对老人,叫老人喜欢或熟悉的称谓,再友好地自我介绍,一般情况下老人会配合。如果还是不肯,就主动握住他们的手,给以安全感,让老人确认你没有恶意后,大都会配合。

再如,认知障碍老人吃饭难令人头疼。沈奶奶经常拒绝吃饭,照护人员从老人女儿那里和在照护观察中收集到许多信息后,找到了解决办法。一天晚饭时,怎么哄老人都不愿开口,照护人员忽然想起下午一忙忘了给老人喝她喜欢的咖啡,马上泡好端过去,并道歉,老人喝了几口咖啡后,终于笑了。

认知障碍老人认知水平下降,方向感缺失,经常会找不到厕所,随地小便不可避免。照护人员对此不能大声呵斥或责备老人,而是要制定饮水计划,观察、记录老人小便规律,定时提醒,提前带老人去洗手间。

多数中重度认知障碍老人会抗拒洗澡,这时不能强行助浴,而是要让老人喜欢的人或用其喜欢的事来引导。当遇到无论怎样都不愿意洗澡的老人,还要使点“小手段”,哄骗老人放松下来配合洗澡,洗完澡舒服了,老人会不断感谢照护员。

唐园秋说,认知障碍老人的个性化照护,就是全面充分了解和评估老人的健康史、生命史、既往职业、兴趣爱好、在意的人或事等。收集整合照护信息,进而投其所好,按照需求实行个性化干预。认知障碍老人的异常情绪行为通常都有原因,照护人员的使命就是充满爱心、耐心,带着细心和责任心寻找每位认知障碍老人的照护密码,陪伴老人安心地老去。

试点服务模式

上海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从建设初期就立足标准化、专业化,出台了统一的建设与服务标准。2018年,上海市民政局、财政局出台《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设置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了床位的设置要求、服务要求,以及系列扶持政策。

上海对认知障碍照护机构有明确运营要求。在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中,“服务环境”与“服务模式”是关键两点,相辅相成,需要整合协同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为此,上海要求养老机构在开展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时,既要在硬件上符合基本设置要求,强调单元式格局,也要在运营上建立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专门服务模式。

2019年9月份,上海市民政局正式启动了上海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有28个街道(镇)被列为试点单位。

试点内容涵盖了老年认知障碍社区服务的全方位、全流程,主要包括老年认知障碍健康教育,老年认知障碍风险测评,开展老年认知障碍早期筛查和干预,对老年认知障碍家庭给予支持,为认知障碍老人提供资源链接,建立形成社区支持的长效机制。

通过试点,上海将为认知障碍老人提供涵盖社区宣传教育、风险测评、早期干预、家庭支持、资源链接等全流程服务,为认知障碍老人及其家庭构建全方位的关怀网络,并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关怀、关爱认知障碍老人及其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