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
聂晓葵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同时,这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定位,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文化思想阵地,动员激励广大基层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必须找准着力点和落脚点,把握关键点和突破点,统筹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以整合资源为前提,在搭建综合平台上下功夫。应整合市、县、乡、村公共服务资源,坚持点线面结合,打破部门壁垒,在统筹调配、盘活激活、联通共享上下功夫。紧贴群众需求,构筑“布局合理、便捷高效、出户可及”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逐步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平台就延伸到哪里”的建设目标。

坚持以志愿服务为依托,在构建专业力量上下功夫。以志愿服务为主导形式,重点组建好以宣讲团、党校教师、业务骨干为支撑的专家队伍,以文化艺术人才、民间文艺骨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村致富能手等为主体的人才队伍,以科技人才、医务工作者等为主体的专业队伍,开展“点单式”志愿服务。组建百姓宣讲队伍,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让广大群众接受文明洗礼,传扬文明乡风。

坚持以丰富载体为关键,在增强活动效果上下功夫。应探索推行村(社区)实践站“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派单”、相关服务单位“接单”、镇(街道)实践所“配套”、群众“点评”的模式,有效对接供需。积极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文化、送科技、送文明”的文明实践五送活动,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百姓大宣讲”等活动,广泛开展“立家规、亮家训、传家风”和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

坚持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在推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应强化领导机制,给予资金保障,完善激励机制,完善督导机制,并完善考核机制,将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特别是文明乡镇、文明单位评选的重要内容,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常态长效。

同时,应着力增强文明实践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提高实践内容针对性,增强文明实践吸引力。坚持“自下而上、以需定供”原则,通过线下问卷调查、线上依托“两微一端”、县区融媒体“点单”相结合的方式,依据群众需求制定实践方案,确保实践质量和效果;提高实践方式趣味性,增强文明实践感染力。结合时代要求和地方特色积极探索、扬优成势,借鉴发展“理论+文艺体育+互联网”模式,全方位开展文明实践,让文明实践“动”起来、“活”起来;提高实践手段实用性,增强文明实践渗透力。既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适性文明实践活动,又针对基层特殊群众开展特殊性文明实践活动,切实增强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获得感。

(作者系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江西省萍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