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企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地合作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活力——
通用技术战略重组辽宁机床“双子星”
本报记者 张允强 苏大鹏
重组开业后的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外景。
本报记者 苏大鹏摄

不久前,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与大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与此同时,昔日大连装备制造业“旗舰”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破产重组也有了新进展——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宣告重组开业。

就在今年1月12日,沈阳市政府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共同签订《关于战略重组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国家八部委及辽宁省政府支持下,共同推动沈阳机床集团综合改革,聚焦先进制造业,实施债务重组及业务重组。

大连机床和沈阳机床这对辽宁机床“双子星”,二者均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大连机床曾打造出全国最大的组合机床、柔性制造系统研发制造基地。沈阳机床曾以雄厚的创新实力接连斩获多项行业第一。不过,两家昔日行业龙头企业近几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危机。其中,大连机床自2016年11月份起接连出现债券违约,企业资金链紧张,生产经营停滞;沈阳机床也一度出现资产负债率过高、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

2017年11月份,两家企业的命运都出现了转机。11月10日,经债权人申请,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大连机床重整案。11月23日,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沈阳机床厂综合改革方案》,制定了“止血、输血、造血”的改革方略。

大连机床重整工作亮点颇多。一是以“资产出售式”重整作出了“保产业”的取舍。通过新公司承接,最大程度保障核心资产平稳延续,技术及职工队伍得以留存,为未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与央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危困企业投资基金合作,保障了大连机床在重整期间继续营业,维护了企业的稳定;三是整体处置,分板块实施。对原大连机床旗下80余家子公司分别实施重组或处置,将机床板块与其他板块区分处理,突出优化主营业务,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四是优化方案,尽最大努力保护债权人利益。运用“债转股”等方式,使债权人可以共享企业重组红利,在提高清偿率的同时,维护了地区金融环境稳定。

该方案得到了大多数债权人的认可和支持。大连机床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重整方案对解决大连机床的痼疾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国务院国资委等八部委和省市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沈阳机床综合改革也初见成效。一是下决心解决了长期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预计每年可减轻负担1600万元;二是沈阳市与建设银行联手完成了一期市场化债转股67.5亿元,沈阳机床旗下上市公司沈机股份剥离部分低效资产,实现扭亏保壳;三是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双创工作,共成立24个混改、双创企业及团队,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打破了“大而全”的企业结构;四是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通过市场化手段选聘经营者28名,实行任期制考核、契约化管理,实施优秀晋升和末位淘汰机制;五是i5新产品、新模式已逐步被市场认可。统计显示,目前集团已累计为市场提供i5智能机床2.6万台,经营规模61亿元;签约16个5D智造谷,设备需求总量达4.4万台。

沈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战略重组沈阳机床是沈阳市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合作,实现央地共赢、优势集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起点。签订框架协议后,沈阳市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将共同加速推进沈阳机床改革重组,力争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规范的、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达成合作以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将发挥央企在市场、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沈阳为基地、以沈阳机床集团为基础,继续做强、做优、做大高档数控机床产业。

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接连重组辽宁两大机床企业,在为国内机床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为央企与地方合作共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闯出了一条新路。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