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丰收年!”站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二仙坡最高处,三门峡市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仙坡公司”)总经理赵跃文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今年7000余亩果园挂果,产量1800万个,总产值1.7亿元。
“产量为何不折合成公斤?”记者问。一旁的果农笑了:“二仙坡的苹果都是论个卖,市场价10多元一个。”
什么样的果园能产出如此“金贵”的苹果?在海拔1000多米的陕州区大营镇二仙坡高山果园,苹果树树冠似松塔,高低都差不多。“这种树形最大的优势就是能通风透光,确保枝枝见果、果果见光。”赵跃文说,光照对苹果质量很重要,着色期果园铺设了反光膜,使苹果背光部分也能“享受”阳光。
“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地,除了放牛放羊的村民,几乎没什么人来。如果遇到下雨天,整个山上全都是烂泥地。”正在果园里忙碌的村民李增寿说。
如今,二仙坡已是远近闻名的“花果山”。赵跃文介绍,二仙坡公司最初从村民手中只流转了500亩荒地种果树,“先后经过5次流转,如今合作发展标准化果树基地3万多亩;还请了专家指导二仙坡苹果基地采取矮化密植的种植技术。”
二仙坡公司总农艺师韩平巷介绍,为培育出最适宜自然生长条件的苹果树苗,二仙坡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引进脱毒苗木组培技术,建起工厂化组培实验室600平方米,5栋连体节能日光育苗温室2.5万平方米。
作为全国苹果标准园、国家有机农业苹果示范基地,如今的二仙坡公司已经形成了苗木培育—生物肥料生产—苹果种植—冷链物流—市场直销的产业链,节省了成本、增加了营收。
二仙坡公司销售总监苏松林说,自2015年开始借助电商平台论个卖“二仙坡”苹果,当年销售额在100万元左右;2017年二仙坡公司销售收入1.7亿元,实现利润3300万元。
今年二仙坡苹果成熟时,漫山遍野飘着清香,但是却看不到“客商果贩”。“与往年不同,今年我们开始用苹果期货指导生产、销售。”赵跃文说,苹果期货让他们早早知道了苹果能“卖啥价”,外地客商不用来地头讨价还价就知道今年“收啥价”。
在陕州区菜园乡东寨村委会大院内,果农们正在交易苹果。二仙坡收购人员随手捡起一个苹果,用小刀熟练地削开,接着拿出仪器对着果肉查看,然后拿出“注射器”样的仪器吸出果汁……“苹果的色度不错,糖分达到了,但硬度不够,达不到我们公司苹果期货交割标准,这样的苹果我们不收。”二仙坡公司销售经理张明说。
“期货果”是二仙坡公司参照苹果期货交割标准,与农户合作,标准化种植生产的苹果。二仙坡公司是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指定苹果期货交割仓库,现已成为果农连接期货、对接市场的纽带。
“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由公司统一技术指导,最终让果实达到苹果期货交割标准,目的是开辟新的期货市场销售渠道。”赵跃文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准备向郑商所申请注册125张标准仓单,折合现货规模2500吨。
赵跃文介绍,公司按照从严就高的原则,整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建立了有82项标准之多的二仙坡绿色(有机)果品质量管理体系,各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规程,以标准化生产保证苹果的高品质。
在三门峡市陕州区,挂靠企业参照苹果期货交割标准种“期货果”的农户超过6000户。“二仙坡公司领着他们成为推进苹果产业标准化的尝试者,提高了苹果的产量和质量,稳定了销售渠道,今年也有望提高收入。”陕州区委书记骆玉峰说。
“二仙坡位于黄土高原‘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核心区,我们没有辜负大自然的恩赐,经过近20年努力,种出了中国的好苹果。”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说,二仙坡出彩,关键在于持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路径,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5月,陕州区政府启动了“推广复制‘二仙坡模式’振兴果业行动计划”——在陕州区大营镇等5个乡镇推广先进种植管理技术,计划3年左右使100个村、6000户、3万亩果园改变粗放管理模式,进而带动陕州区近30万亩果园提质增效、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