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勘察设计大师、铁四院京沪高铁设计负责人王玉泽,听他讲述如何对高铁“情有独钟”。
记者:作为中国铁路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王玉泽:我的感受是“突飞猛进,恍如隔世”。40年前,想都不敢想火车“贴地飞行”,城市相隔千里朝发夕至,城际铁路“公交化”。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感慨新干线“像风一样快”时,我还在西南交通大学上学。1995年,我在东京第一次体验了新干线速度,同时感受到了奋起直追的压力。40年来,从没窗户、咣咣响的“闷罐车”到有空调、软沙发的“复兴号”,从最高时速60公里到运营时速350公里……中国铁路实现了一次次华丽蜕变。坐上高铁,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速度”。高铁已成为全国人民获得感最强的“中国创造”之一。
记者:高铁的显著变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引领行业进步发挥了哪些作用?
王玉泽:一是有利于释放我国铁路货运能力。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我国铁路繁忙干线可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极大地释放了既有线路的货运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运保障。二是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高铁产业链很长,能够带动相关产业优化升级。同时,高铁大大缩短了各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时空距离,对于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三是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高铁作为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可节约大量能源尤其是宝贵的石油资源,减少碳排放。
记者:我国高铁具有哪些技术优势?
王玉泽:一是成熟的建设经验。中国掌握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气候环境、各种土质结构上建设和运营高速铁路的成熟经验,包括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无砟轨道系统,世界上最全面的建桥技术,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大型综合客运枢纽。二是高效的安全运营管理。中国掌握了不同速度、不同编组条件下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技术,拥有时速250公里和时速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的高速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拥有复杂运输条件下高效、安全运营的技术和经验。三是较低的建设成本和设备成本。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工期合理,建设成本较低,建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四是具有在国外成功建设铁路的经验。近几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加速推进雅万高铁、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项目,目前仅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铁路项目就有100多个。中国铁路的装备、技术、标准、建设、运营“走出去”,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我国高铁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王玉泽:2016年新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构建以“八纵八横”为主骨架的高铁客运网。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到2030年,基本实现连接主要城市群,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以省会城市为支点覆盖周边的高速铁路网。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小时至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小时至2小时交通圈。
围绕新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将着力从世界先进水平向世界领先水平迈进,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速铁路技术的集成融合,实现高铁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使铁路运营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环保、便捷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