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入非洲 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 齐 慧

8月20日,中油国际尼罗河公司在苏丹喀土穆中方驻地举办了第19届职工运动会。中国石油中方员工和来自非洲的雇员及家属肩并肩、手挽手,构成了一幅欢乐大家庭的画面。

中国石油在公司国际化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生活水平,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早在50年前,尼日尔就开始进行石油开发,但并未成功。其他西方国家也曾在此开展合作,但也没有结果。而中尼石油合作在短短3年时间内,就在撒哈拉沙漠腹地建成了年产百万吨原油的生产基地、462公里输油管道和一座现代化炼油厂。在和中国石油签署合作协议后,尼日尔变成了一个产油国,并且拥有了自己的炼油厂,生产的油品不仅可满足国内需要,还可以出口。

不只是在尼日尔,中国石油在非洲开展石油合作,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全面合作、上下游一体化的模式,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了资源国工业化进程。

这些年,中国石油在非洲的苏丹、南苏丹、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合作开展油气投资业务,在这些国家建立起了上下游一体化、技术先进、规模配套的石油工业体系。项目涵盖石油勘探开发、地面建设、长输管道、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等领域,给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在乍得,自2007年至2017年12月底,中国石油驻乍企业在当地采购物资和服务合同总金额近9亿美元,甲乙方单位向乍得政府上缴税费超过11亿美元。乍得当地公司参与道路、食品供应和后勤服务采购额达4.6亿美元。公司上游按资源国政府定价向下游炼厂供应原油,为乍得政府节约原油购置成本超过2亿美元。

凭借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中国石油赢得了项目所在国人民的信任。为改善当地医疗卫生、教育、生活条件,方便合作项目周边群众就医,帮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中国石油在苏丹等国相继投资建成了多所医院和学校。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施工所在区,向居民赠送药品和教学用品。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苏丹,就有200多万人直接受益。

在合作项目建设中,中国石油积极推动人才的本地化,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领域专业人才。一批具有国际项目管理能力与运作经验的本土人才队伍不断成长,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国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油国际西非公司乍得项目奉行“同一项目,一支团队”的企业文化理念,采取平等的用工政策,为乍得石油工业培养了全产业链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多年来,中国石油乍得项目与乍得石油、矿业和能源部合作,已先后安排4批30多名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赴中国接受培训。截至2017年6月底,上游项目共雇用当地员工1156人次,本土化率达到78%。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非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非能源合作也将迎来更广阔和光明的未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