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6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沛县从“垃圾靠风刮”到“分类储运忙”
新农村建设有了好“标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海燕
江苏沛县大屯街道安庄村垃圾分类收集员定点定时收集村民可堆肥垃圾,并进行称重和记录,给予积分。
朱继超摄
江苏沛县大屯街道安庄村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准备将新垃圾分类桶免费送至各家各户。 胡传松摄

江苏沛县是全国首批1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之一。从过去“垃圾靠风刮”,到现在“分类储运忙”,这个苏北小城积极补齐农村环保服务“短板”,建设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既改变了农村的环境面貌,也带来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

整洁的乡村、绿意盎然的湿地、清澈见底的河流……走进江苏沛县,干净整洁的村风村貌让人眼前一亮。

沛县城乡环境巨变的背后,是以“绿色思维”构建起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径和框架。

近年来,沛县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为抓手,不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如今,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生态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在沛县已经成为现实。

农庄变身别墅区

几年前,在沛县任庄村,每家房前屋后都有一个垃圾堆。每到春播秋种施肥时,草木灰、果皮蔬菜等垃圾就被挑到农田里做肥料,而废弃的灯泡、塑料制品、纸张等生活垃圾,或倾倒在马路上,或堆积到河沟边。一有大风天气,垃圾满村飞舞,河沟里飘浮着各种塑料袋……

现在,走进任庄村,感受到的是整洁有序、休闲安逸的农家生活。过去在道路、河流、坑塘边留下的一堆堆垃圾,已被一簇簇赏心悦目的绿植取代,小村庄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别墅区”。

村民们告诉记者,目前任庄村有6名保洁人员,负责每天清扫道路和转运住户的垃圾到村头中转站。此后,垃圾再由中转车辆转运出村进行集中处理。保洁员张凤枝告诉记者,“以前路边、河沟的垃圾特别多,现在几乎没有垃圾。而且,看到环境变得这么干净,大家都自觉不乱丢垃圾了”。她说,自己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清理收运住户门前的分类垃圾。

任庄村的环境变化是沛县进行农村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沛县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实现全环节对接,已经建成了覆盖全部自然村的“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全县乡镇全部进入国家生态乡镇行列,任庄村、草庙村等5个村庄成为“国家级生态村”。

垃圾有了好去处

近年来,沛县大屯街道安庄村的老党员唐士营有了一项“新工作”:负责村里分类垃圾的称重、记录和奖品发放。

每天早晨7点,唐士营就开始推着垃圾分类车走家串户,随车的还有一杆秤和一本笔记本。剩菜剩饭、菜叶果皮、变质瓜果、动物内脏等属于可堆肥垃圾,称重、记录评价后,倒进可堆肥的垃圾箱里;卫生纸、塑料袋、废旧衣物、一次性餐具、烟头等属于其他垃圾,倒进其他垃圾箱。

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老唐每周通过“点赞”,对村民进行考核评比。“点赞”的标准根据每户可堆肥垃圾的重量和分类情况决定,可堆肥垃圾越重、分类情况越好的,“点赞”的次数越多,反之则越少。“点赞”结果公示在垃圾分类考核评比荣誉栏上。按规定,每公斤生活垃圾算1分,满10分即可兑换洗洁精、毛巾等奖品,每周进行一次奖励。“通过积分兑奖,既能鼓励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巩固现有成果,还能让没兑到奖的村民看到差距,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唐士营说。

凭一周积攒的积分,居民唐秀全领到一瓶洗洁精和一块肥皂,虽然奖品不值多少钱,但她很开心,这是对她每天认真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肯定。她对记者说:“我每天都把剩饭剩菜、菜叶果皮和变质瓜果倒在门前写有‘可堆肥垃圾’的垃圾桶里,积分自然就高。”

分好类的垃圾各有各的“归宿”:可堆肥垃圾送至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中心进行处理,产生有机肥料;其他垃圾统一密闭转运至县焚烧发电厂作无害化处理,从而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应收尽收。

安庄村党支部书记宁道龙说,为了提高垃圾处理效果,村里投资13万余元,建起了阳光堆肥房,采用太阳能集热式供暖技术加速生活垃圾腐烂。阳光堆肥房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内建发酵池4个、储料池2个,配备垃圾粉碎机1台。他告诉记者,这些菜叶果皮和枯枝烂叶放进去经过一段时间发酵之后就会成为上等的农家有机肥。

据介绍,为了方便村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沛县城管局为各试点村采购了垃圾分类桶2万余套,还为具体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保洁员配备了分类电动三轮保洁车,并积极落实阳光堆肥房的选址、建设等工作。

生活方式的大变革

为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11年底,沛县出台了《关于建立城乡垃圾收运体系的实施方案》等解决镇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的文件,规定处置垃圾的经费来源采取“三个一”的办法,即“县里补一部分,镇里拿一部分,各村缴一部分”,为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而各村村民交纳的垃圾处理费,每人每月只需1元钱。沛城街道分管负责人说,要求缴纳1元钱,目的是希望唤起村民爱护家园的意识,并对保洁发挥监督作用。

与此同时,沛县按照“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的有机垃圾生态处理体系建设要求,先后建成13个垃圾生态处置中心。在这个体系中,生活垃圾进厂量由原来每天不到200吨增加到目前的近700吨;垃圾处理方式由原来以填埋为主转变为焚烧发电。每年消减农村生活垃圾量约5万吨,日处理农村可堆肥垃圾能力达到136吨,按目前生活垃圾处理费48元/吨计算,每年可节省资金300余万元,同时可生物降解成有机肥近1万吨,经济效益约500万元。

“体系建立了,长期运行还要有保障。”沛县县委书记李淑侠说,沛县按照人口1.5‰的比例,组建了村庄保洁分拣队伍,配备了村级保洁分拣员2286名。很多老党员、老干部义务担任起环境卫生督察员、垃圾分类员,共同维护村庄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加快终端处置设施的投入与建设,确保两年内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的全覆盖,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与分类的群众基础越来越牢固,让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生态宜居的城乡生活环境常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