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6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星星的孩子”不孤独
□ 徐 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孤独症孩子更需要关爱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但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的人或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时常缄默不语。他们像夜空独自闪烁的星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群“星星的孩子”就是孤独症儿童,他们看起来和平常的儿童无异,但内心紧缩的大门让外界的阳光难以进入。与平常儿童相比,他们需要这个世界更多的关爱。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主要发生于儿童早期。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0岁至14岁孤独症儿童的数量可能超过200万。这一病症的成因,国际学界也无法确定。目前能做的就是尽量早发现病症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早发现、早干预是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策略。但是,面向孤独症群体的社会保障能力还有些不足。

来自贵州的钟女士就曾遭遇这样的苦恼。孩子小虎(化名)到了两岁半,总有些异样,不与人对视眼神,别人喊他也经常不答应,喜欢自己玩自己的。当地医院诊断后,确诊为具有孤独症倾向和发育迟缓。突遭打击的钟女士开始一边疯狂恶补知识,一边寻找靠谱的康复机构,如果在当地妇幼保健院康复的话需要排队一年左右。在听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孤独症儿童(南方)康复基地要在海南举行义诊活动的消息后,不甘心的钟女士决定带着小虎再试一试。来到基地三周后,小虎在认知和主观表达方面提高很快。

孤独症儿童(南方)康复基地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海南省残疾人基金会、海口市政府、海口市残联多方积极探索,采用“公建民营”方式成立的一家专业性强、设备较为齐全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基地。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基地采用融入式教学理念,将整个基地打造成了一个微缩的小社会。户外的情景小镇里有书店、餐厅、超市等小型建筑,马路上也画上了斑马线、停车位等交通标识,未来还将陆续建设报警亭、银行等,通过情景式训练让孤独症患儿接触社会,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康复基地还设有马术训练场,除了开展音乐、绘画等常规训练课程外,还开设了马术训练等填补国内空白的康复训练课程。根据基地目前康复楼的规划、房间数的设定,最多可同时接收孤独症儿童200名。

针对孤独症群体中家庭困难的孤独症儿童,基地给予相应的训练补助,此外还将承担全国特别是国家指定的西部12省14个连片贫困地区的孤独症儿童救助项目。

当然,一所基地的建立,还不能满足我国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康复需求。有更多的创新模式涌现出来,社会就多一分希望。“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孤独症的孩子更需要关注和爱护,让他们的点点光芒也融入浩瀚的中国梦之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