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很多‘小事’。”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河东区副区长丁梅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就从这些令她难忘的“小事”说起。
“农村厕所、城市地下管网、老旧楼房安装电梯、孩子上幼儿园,还有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等,这些小事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作了部署。”她说,“这些事都是老百姓的‘烦心事’。政府工作报告连连提到这些‘小事’,体现的是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民生情怀。”
丁梅委员对于城市公共服务体会深刻。她建议关注基层公共服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公共服务不到位,走不完‘最后一公里’,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人才匮乏。”她举例说,解决幼儿入园难,仅靠建几个幼儿园是不行的,幼儿教师不够怎么行?家庭医生签约百姓是好事情,但有没有那么多“全科医生”?她说,公共服务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是件大事情。
要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就得加强“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人才建设。现在,城市街道和居委会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人顶着,不少基层干部当起了“千斤顶”,丁梅委员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贯彻落实中央机构改革的精神,就要注重基层公共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把基层的‘千斤顶’变成人人都来分担责任,基层的事情就好办了,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增强,满意度就会提高。”
李萌娇委员也提出要从“小事”做起。她对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养老的内容十分重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李萌娇委员建议,要增加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补贴,尽快建立护工职业化体系,同时,要加大公办养老院的建设力度,扩大规模以满足社会需要。
政协委员李友祥来自云南怒江。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都是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对于民族欠发达地区而言,交通和教育仍然是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在基础设施上加大力度,是推进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