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招商引资考核体系的设计应充分贯彻这一思想。各地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制定考核考评标准,精细操作,专业化推进,这样招商引资工作才能开创新局面
临近年末,各地都会盘点一年的工作成绩,作为地方经济发展重要内容的招商引资工作往往是综合考评的重头戏。考核关乎评价,更关乎导向。因此,考核体系的设计至关重要。
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程中,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内容和标尺也经历了许多重大变化,成为区域竞争过程中发展价值观的风向标。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招商引资考核体系应该体现什么样的新内涵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并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高速”到“高质量”、从“增长”转向“发展”,都深刻折射出我国发展理念的变化。增长是经济总量的增长,但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其要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招商引资考核体系的设计也应充分贯彻这一思想。
目前,一些地方招商引资考核体系和导向作用相对滞后。一是考核分类相对粗放。在一些地方,纳入考核的产业门类不能与现代产业形态相对接相匹配。比如,考核项目仅仅简单列为:工业类、农业类、服务业类。现代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粗放考核必然导致粗放发展。二是部分地区在招商引资考核中重税源、重大牌、重投资规模而忽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的导向作用,容易造成资源和环境透支。三是一些地方一味强调外延式增量扩张而忽视现代产业体系的逻辑关系,致使不少“拉”来的项目缺乏产业链支撑最后不了了之。四是少数地方不顾区域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及人才、区位和资源禀赋,盲目压任务,追求“数字招商”,脱离实际、脱离产业基础制定招商目标,导致基层干部不堪重负,招商成绩“水分十足”,名不副实。
招商引资工作如何体现更充分、更平衡的发展新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正是指导新时期招商引资工作及其考核引导的“新航标”。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有三点:一是“强”,即产业竞争力强,在高技术产业上占领技术制高点,以特色培育竞争主导权;二是“优”,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情况,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不断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的供给;三是“好”,即环境友好,产业结构转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强、优、好”既是未来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更是聚集产业资源、科学招商引资的考核导向。为此,各地尤其是基层主管部门,应深刻领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制定考核考评标准,精细操作,专业化推进,这样招商引资工作才能开创新局面,促进地方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未来中国经济转换动能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