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济宁,生活中多了道文明风景线
李华林

今年以来,在山东济宁,一场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涵养人、塑造人的文明新风正在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吹拂,日甚一日地在百姓生活中涌动,成为城市风景中的美丽名片。

外地人当街“受礼”

一次去济宁出差,在任城区海关东路一家熟食店门前正要停车购物时,被两个市民阻止,指挥着让我把车放到一处划有停车线框里。随后告诉我:“用完餐后一定将食品盒和残渣扔到垃圾箱里。”同时递过来一张名片,上面印着“德建名立,行端表正”的古诗词。

“没想到第一次来济宁就让市民给上了一堂文明行为课。”来自河北三河市的储先生深有感触地说。还有一次,笔者在济宁市红星东路第二人民医院附近,看见3名妇女为一件小事正发生争执。奇怪的是周围没有好事者围观看热闹,却见一位60多岁的男性市民上前劝导:“得理饶人是君子,谦让一步风格高。咱们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你们不知道吗?”几句话让3位当事人很不好意思,连忙赔不是赶紧走了。

这位管闲事的老者名叫刘凡岩,今年64岁,家住任城区明珠小区。他告诉笔者,前一天晚上刚参加了社区举办的“文明大讲堂”,学来的知识马上就派上了用场。老刘还拿出一个本子说:“这都是从文明讲堂上记的。”

“济宁是孔孟之乡,人的文明素质理应走在前面。”济宁市委书记王艺华介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济宁市区的30多个社区都办起了“文明讲堂”“儒学讲堂”“道德法则讲堂”等,用传统文化教育人、引导人。

社区卫生监督员“管得宽”

济宁市观音阁街道后营社区近日开启了新一轮社区志愿者招募,在众多报名者中,82岁的林大爷让社区工作人员颇感意外。此前他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不大支持。

林大爷是济宁水产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平时习惯把各种杂物往楼道里堆,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来打扫卫生,他曾抄起拐杖往外撵。但自从听了两次社区组织的儒学课,林大爷的思想认识慢慢有了转变,不仅自己不乱堆乱放了,看见有人随手扔垃圾也会上前劝一劝,如今还成为社区卫生监督员,是远近闻名的“管得宽”。

拥有4900户居民的后营社区是最早的“村改居”试点。“刚改居那会儿,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陋习几乎被原样带进了社区,而且怎么劝阻都白搭。”回想起那段艰难的经历,后营社区居委会成员周长娥说,在探索出“儒学课程+社会实践”的路子后,问题才得以解决。

“过去,加盖垃圾桶就像被施了‘魔咒’,一直没人往里扔,因为怕弄脏手,大家就围着垃圾桶把垃圾袋摆一圈。对于这种常见现象,我们先是指出问题,再纠正问题习惯。”社区儒学讲师于红军说,社区传统文化讲堂坚持分类授课,每堂课后都围绕所学内容组织相应的活动,比如让社区的孩子们为老人服务,组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等等。

济宁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济宁市把城市建设当作为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来抓,城区先后改造老旧小区180个,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1.3%,生活垃圾年处理量提高到54.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济宁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并出现一批“管得宽”楼长、路长、片长、街巷长、园长等,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