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的餐饮习惯出现了不少新变化——
照着品位论吃喝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明阳
左图 “七分食”的龙利鱼薯块。 周明阳摄

右图 装潢精美的主题咖啡厅随处可见。
“七分食”的鲜虾青岛糙米饭。 周明阳摄

西方有一句谚语:You are what you eat,翻译过来就是“人如其食”。饮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与生活环境。

在倡导健康、快捷、美味的今天,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出现了不少新变化:轻食、鲜做等概念日渐兴起,不仅仅要吃饱吃好,还要不增加身体的负担,最好造型好看适合拍照发朋友圈;餐厅环境要好、主题要鲜明,要么庄重适合商务会谈,要么精致好看适合约会聚餐;三餐的束缚也被打破,早午饭、下午茶成为正餐的重要补充,传递着全新的生活理念。

如今,餐饮界正在深度挖掘“吃”中的高附加值。

简易化:

轻食主义正当道

轻食主义是近年来在都市白领中兴起的新餐饮概念,“轻食”指分量不多的食物。在国外,轻食主义首先在咖啡馆中出现,通常是搭配咖啡的小简餐。果腹、止饥、分量不多是“轻食”的原始概念,三明治、沙拉、小茶点水果、酸奶等是轻食的典型代表食物。轻食主义在日本代表清淡爽口的鲜食,比如在便利店中贩卖的饭团、寿司、关东煮等食品。众多轻食食品在包装上标明卡路里数值,便于顾客选购。

如今,轻食的范畴早已扩大,其代表的含义也从单纯的分量小,扩展到食材新鲜、营养搭配均衡、烹饪手法清淡;轻食的食材种类更加“高级”,巴西莓果、牛油果、藜麦、羽衣甘蓝等具有异域风情的食物成为轻食界的新宠;远离刺激性食物,少用调味料,保持食材的原味和菜品的高“颜值”,在健康与美味中寻找最佳平衡,是轻食主义者的不懈追求。

孙斌是个健身爱好者,已有4年的健身习惯。研究生毕业后,他创立了轻食品牌“七分食”,开店初衷便是为像自己这样的健身一族提供健康饮食。“学校和周边的饮食重油重盐,不适合健身之后的餐饮需求,国内当时没有可满足健身人士需求的餐饮品牌,国外有几家发展得很不错,我决定在国内做一个可满足健身人群餐饮需求的品牌。”

孙斌介绍,七分食致力于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通过饮食方式改变来实现生活方式的改变,菜单由简餐、沙拉、粥、鸡肉卷等构成,都是经过专业营养师研发,在保证口感的同时实现营养科学搭配。“七分食”这个名字则是来自于健身者的铁律:三分练七分吃。“说话别说满,吃饭七分饱,无论是生活还是饮食,我们都希望能够简约至上,控制自己的欲望,做到‘刚刚好’。”孙斌说。

很多固守传统饮食观念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轻食的概念,在他们看来,所谓的轻食就是“钱没少花还吃不饱”,而“不吃饱”,恰恰是轻食主义者对饮食的追求。孙斌说,我理解的“轻食”不是一种特定的食物,而是任意食物的一种形态,轻的不只是餐品,更是食用者的无负担、无压力,我们提倡吃七八分饱,强调的是简单、适量、健康和均衡,这是一种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

欧美化:

咖啡文化渐普及

自1999年美国星巴克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设中国大陆第一家门店起,咖啡馆正式进入中国。30多元一杯的咖啡价格并不便宜,在同为舶来品的麦当劳、肯德基可以买个套餐,在咖啡店只能买到一杯饮料,但这种消费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馆甚至开到了中小城市。经过近20年的发展,星巴克已经在中国10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2100家门店。对星巴克来说,中国市场目前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星巴克第二大市场。

咖啡馆是聚会、约会和社交场所,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咖啡馆正在成为“第二办公室”。在写字楼、商圈、大学、机场的咖啡馆里,随处可见带着移动电脑工作的人,常常人满为患、一座难求。“一杯咖啡让人头脑清醒,非传统办公环境更带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人来人往的嘈杂环境对我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海外留学归来、供职于外企的小白形容自己是个重度咖啡爱好者,咖啡对她而言包含着一种仪式感,“开始工作之前我会喝杯咖啡,进入状态”。

国外咖啡连锁品牌争相进入中国,国产小众咖啡馆也蓬勃兴起,咖啡馆的形态正变得多元化。近年来,来自韩国的咖啡连锁品牌扩张迅速,装修别致、可爱,区别于欧美连锁咖啡馆的商务气息,深受年轻人喜爱。主题咖啡厅也与日俱增,动漫主题、游戏主题、电影主题甚至喵星人主题、多肉植物主题等,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喜好,日渐成为都市一角的新景致。此外,不少互联网公司、家居品牌、服饰化妆品品牌等也纷纷开设咖啡馆,玩起了“混搭”“跨界”,比如阿里巴巴的程序员主题咖啡厅、网易的易间咖啡厅、无印良品的Cafe MUJI、西太后(Vivien Westwood)的英伦复古咖啡厅、悦诗风吟(Innisfree)的绿色小清新咖啡厅,等等。

咖啡馆遍布街头巷尾,作为一种饮料的咖啡本身也成为不少都市白领的“刚需”。咖啡对健康的影响仍存在争论,但这并不能阻挡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这种黑色饮料的拥趸。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中国咖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3.5%,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147.93亿元。另据一项在12个内陆城市的调查,32%的城市居民喝咖啡,其中青年男女、家庭主妇、都市白领成为饮用咖啡增长最快的群体。常常有人在社交网络上戏称自己是“不喝咖啡会死星人”,星巴克也被咖啡爱好者亲切地称为“星爸爸”。饮用咖啡的场景也在增加,早餐、佐餐、下午茶,饭前饭后,爱喝咖啡的人们随时随地都会来上一杯。许多连锁面包店也开始售卖现磨咖啡,搭配面包或甜点。此外,咖啡也成为外卖的重要品类,满足了公司各种会议和加班的需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己制作咖啡,摩卡壶、虹吸壶、胶囊咖啡机、美式咖啡机、意式咖啡机……各种咖啡器具走俏市场,不少公司的茶水间和居民家中都置办起了咖啡机,对咖啡豆的选择也越来越讲究。制作咖啡和烘焙一样成为新的烹饪技能,伴随着咖啡的香气,人们度过了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清晨或轻松悠闲的午后。

年轻化:

传统饮品频创新

最近,饮品界最大的新闻之一莫过于“喜茶”开进北京,风头一时无两,甚至一杯难求。2012年“喜茶”从广东江门起家,自成立之初便是热点话题,从广东一路火到上海,成为现象级品牌。茶是中国的传统饮料,以往饮茶的多为中老年人,现在越来越多的茶饮品牌则在做品类创新。做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茶饮,从而在年轻人群中普及饮茶习惯,推动传统茶饮年轻化,正是喜茶成立的初衷。

喜茶品牌负责人Vivian认为,喜茶希望推动茶饮成为人们日常的消费,社会各个年龄段群体都是喜茶的目标消费者,如果说核心目标群体,20岁到30岁的年轻白领是目前的用户画像。“茶是古代文人墨客启发灵感的工具,与很多诗词伴随在一起。如今对于年轻人而言,茶不仅仅是解渴的饮料,应该启发新的灵感。我们很多新品的研发和风格的引进都与茶的禅意和灵感有关,我们的标语就是,一杯喜茶激发一份灵感。”

为了实现更好的传承,喜茶在表现形式上根据年轻人的喜好作了很多改进。“我们弘扬茶文化不是说做得一定要像茶馆一样,有木头桌子、茶具等。我们认为,文化传承最根本的是要把灵魂传承下来,皮肤可以更新。”Vivian说。

在饮品极大丰盛的今天,传统的饮品已经发展至登峰造极的境界,完全彻底的颠覆式创新绝非易事,能否满足消费者刁钻的味蕾又充满未知,商家也不会轻易冒险,大多采取一种安全的策略,“混搭”便是饮料创新中常采用的方式。从最早的奶茶、水果茶,到如今的芝士茶、奶盖茶,无一不是“混搭”的产物。对于受众更为广泛的瓶装饮料,“混搭”也很常见。“茶+”其他成分的模式成为一种饮料创新的新思路,茶饮只是众多饮品中的一种,茶也只是混搭成分中的一种。相信未来的混搭种类和原则一定会越来越丰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