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肃将逐步实现“资金下沉、专家下沉、病人下沉”——
医改强基层 群众减负担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21岁的甘肃岷县小伙子王随强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和脊柱侧弯,被腰疼折磨了一年多。前不久,他在县中医院通过椎间孔镜做了手术。“以前听说这种手术只能在大医院做,没想到现在县里也能做。让我少了路上的折腾,还省了不少钱。”已经出院回家康复的王随强说,住院总共花了2万元左右,合作医疗报销近80%。

从2012年引进椎间孔镜以来,岷县中医院已经为当地和周边县区3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解除痛苦。近几年,岷县中医院已先后引进开展介入治疗、导乐分娩、睡眠医学、心身医学等先进治疗技术和理念,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治原先治不了的病。

近年来,甘肃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紧紧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积极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医改。在甘肃,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像岷县中医院一样,业务能力从以前的“缺乏群众信任”到“获得群众认可”。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郭玉芬介绍说,甘肃以新农合基金为杠杆,有效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新的就医秩序逐步建立。2016年,甘肃省县外就诊率为15.45%,比2013年下降了9.63个百分点。在总额预付的基础上,推进按病种、按人头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2016年,甘肃县级医院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达到90%。

新农合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甘肃省住院患者实际补偿比为66.70%,同比提高了4.03个百分点;县外基金支出比为30.75%,同比下降了6.59个百分点;患者县域内住院平均费用4630元,同比减少了90元。

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2015年起,甘肃省财政每年补助5000万元,支持20个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建设;2016年,省财政投入3750万元用于10个县薄弱学科建设;每年安排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医师9000名到县、乡两级,开展固定、有序、紧密的医师多点执业和一对一的帮扶。

作为甘肃全省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围绕公益性改革,自筹约500万元建设“甘肃省妇幼健康远程网络服务系统”,面向基层免费开展远程会诊、危重症急救、手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该系统最大的优势是解决对孕产妇的抢救指挥问题,专家、医生3分钟便可赶到指挥中心指挥基层医院抢救,成功率大幅提升。”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院长仇杰告诉记者,现在全省已有276家医疗机构加入远程网络服务系统,覆盖14个州市、81个县,已开展远程危重症抢救指导及疑难病例会诊496例,“通过远程服务系统,还使大量基层人员得到有效培训,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2016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共派遣13批、59名专家和骨干赴甘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卫生援藏”,帮助甘南州建立了新生儿和孕产妇急救中心。通过帮扶,甘南州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床位使用率由原来不足40%提升至128%,妇产科床位使用率由70%提升至100%以上,在多项医疗技术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郭玉芬表示,下一步,甘肃将以病种和医保为重要抓手,发挥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的制约机制和对患者的引导约束机制,逐步实现“资金下沉、专家下沉、病人下沉”三下沉的目标,构建新的就医秩序和行医秩序;逐步建设建立不同模式的医疗联合体,畅通上下转诊渠道,落实急慢分治。同时,甘肃将对城乡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户建立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3000元,个人自负合规医疗费用超过3万元的部分,大病保险再次报销80%以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