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等车乘车、放松闲暇时,年轻人总习惯打开手机上的音乐APP,听上几首自己喜欢的歌曲。从以前的免费下载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听众开始接受付费下载,线上流行音乐的消费模式和受众正在发生着改变。
“我们统计发现,2011年,女性用户占比仅为32%,到了2016年,女性占比上升到41%,她们更愿意为偶像明星的新专辑、演唱会付费体验;同样,25岁至40岁的听众占比也从2011年的27%上升到2016年的39%,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能力也是最强的。”咪咕音乐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宇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移动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设立的新媒体集团——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独资子公司之一,咪咕音乐从2006年无线音乐基地起步,经历了彩铃业务运营、数字音乐运营、音乐生态构建三个成长阶段,目前拥有用户近4亿,累计歌曲下载量超过200亿次,为行业贡献收入150亿元,其用户规模、产值规模均位居业界第一。
2014年12月份,咪咕音乐有限公司在成都注册成立,开始公司化运营。“这和互联网发展以及流行音乐受众变化密不可分。”廖宇介绍,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公司刚运营时的APP用户数不足1000万,到2016年底,这一数量已翻番。
咪咕音乐的发展可以被看作是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曾是市场销售主体的黑胶唱片到实现市场全覆盖的互联网音乐,再到如今加大版权保护的线上音乐、强化开拓的线下市场,音乐产业已越发成熟。
作为从业者,在廖宇看来,时下的流行音乐用户受众变得更加成熟且消费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既然大众想要新的音乐体验和音乐产品,作为音乐服务者就要去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廖宇表示,线上音乐平台在线下亦可大有作为。
今年2月28日,成都地区首家咪咕咖啡厅开张营业。咖啡厅内绿植环绕,一排排木质桌椅在柔和的黄色灯光下显得格外温馨,最有特色的,当数厅内的咪咕爱唱K歌房和演艺舞台。“咖啡厅不只是单一销售咖啡,我们在作一种尝试,让音乐与咖啡完美结合。”廖宇告诉记者,开业一个月来,咪咕咖啡已有数次音乐演出,这种跨界商业模式吸引了许多商业企业及高校来与咪咕谈合作,希望引进和演绎这一业态。
除了咖啡厅,新的尝试还在继续。4月29日和30日两天,咪咕音乐承办了四川乐山市“佛光花海音乐节”,以音乐为主题,将景区和旅游结合起来,为音乐注入新的旅游元素,进一步推动旅游和文化跨界结合。
开设咖啡厅和文旅结合之外,“咪咕和TA的朋友们”“咪咕音乐现场”“咪咕次元公演”“咪咕汇”以及“尖叫现场”等自有及联合演艺品牌,实现了全年超过300场的精彩演出,已经成为咪咕音乐的线下“主业”。
“以前看演唱会需要到大城市或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才能享受到的体验,如今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中,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去享受这份音乐的美好。”廖宇告诉记者,咪咕音乐APP提供演唱会的线上直播是通过高清4K、多视觉、VR直播、弹幕等技术,力求现场感逼真。
这样的直播不仅在手机客户端呈现,更可以通过特定技术输出到电视机、KTV甚至影院荧幕上。“未来,人们只需要花费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就可以在影院欣赏到一场心仪的演唱会直播现场。”廖宇说。
提及线上音乐,版权似乎是绕不开的话题,版权保护一直是咪咕音乐的工作重点。“我们有超过1600家合作版权渠道,随着国家对正版保护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完善,用户听歌付费意识的逐步提高,咪咕音乐通过调整数字音乐的发行模式,让数字音乐发行量显著上升。”廖宇告诉记者。
有乐评人指出,随着流行音乐市场的细分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小众撑起大格局的现象在今后会愈演愈烈。人们的选择面越来越宽,但质量则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针对‘新型互联网市场’,咪咕音乐推动了线上、线下、跨界全方位发展,并打造音乐品质差异化,提升自身实力,以顺应行业整合、版权保护等变化和要求。”廖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