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增强政策协调 提高调控效果
林火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为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这一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我们也有许多支撑条件。不过,国内外形势严峻,要完成这一目标也需要不断努力,特别是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助推经济提质增效。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必须保持政策定力。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基础,只有政策稳、预期稳、社会稳,发展形势才能稳;“进”是目的,只有积极进、主动进、持续进,才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最近几年来,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合理区间。我们要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必须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在宏观调控面临多难抉择的压力面前,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不进行大的政策调整。我们要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市场预期稳定、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下,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必须主动作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加强定向调控,这是因为我们必须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因此,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有效,坚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货币政策也要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

加强相机调控,就是要根据经济形势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苗头、新趋势,结合各项调节措施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好分析研究,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调控措施,加强预调、微调,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经济发展持续有效的量的积累,助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升级和结构优化。

当然,宏观调控并不是万能的。宏观调控是外来力量,往往是因为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滞后或者失灵,才需要依靠调控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正因如此,宏观调控应重在预调、微调,不能一遇到困难和压力就想着宏观调控出手解围,更不能患上“宏观调控依赖症”。

解决中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关键还是要依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通过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强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让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内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