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龙江农业“一减七增”调结构
本报记者 刘 慧

作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近年来农业结构失衡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玉米“一粮独大”问题尤为突出。对此,该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生产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以卖得好倒逼种得好,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一减七增”,即玉米种植面积减少1922万亩,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杂粮杂豆、经济作物和饲料饲草作物分别比上年有所增加。

黑龙江的做法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区域结构,建立农产品优势产业带。按照“调减玉米、稳定水稻、增加大豆杂粮、扩大草蓿果蔬”的种植结构调整方向,调减北部四、五积温区高纬度地区的籽粒玉米面积;在有水源条件的松花江、嫩江沿岸和三江平原等地区,适度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在北部麦豆主产区恢复发展高蛋白食用大豆和强筋小麦种植,促进合理轮作;加快平原区尤其是西部半干旱地区发展杂粮杂豆、优质北药、经济作物;积极扩大粮牧结合区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和饲用大豆等饲料饲草作物种植。

在巩固提升优势区产能的同时,调整内部结构,优化粮经饲种植比例。积极推广米改豆、米改麦、米改杂等种植模式,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黑龙江省不断加大玉米收储政策宣传,落实玉米生产者补贴、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探索开展耕地轮作试点。全省整合9.75亿元推动玉米改种大豆轮作试点,每亩补贴150元,实施米改豆650万亩。结构调整难度大的市县出台激励政策,共安排3.1亿元专门用于结构调整。通过建设精深加工产业和畜牧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专业品种生产。

调整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方面,注重普通品种品质提升。在玉米上,重点引导玉米种植户在品种选用上退回一个积温带,确保提质降水、安全成熟。据统计,黑龙江全省已退回一个积温带玉米面积超过1000万亩。在玉米优势产区,重点发展高淀粉、高赖氨酸加工型专用品种,2016年加工型专用玉米面积达到9000万亩以上。在水稻上,重点发展品质优、适口性好的水稻生产。在大豆上,重点发展食用型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种植。另外,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2016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400万亩,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近三分之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