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美丽中国一路前行
洪 远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提出以12项约束性指标保障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出台,公众环境获得感成为评价环境好坏的重要依据;环保税法获得通过,环保治污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建设美丽中国的铿锵步伐就这样跨进了2017年的门槛。

过去的一年,被很多人认为是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这一印象首先缘自密集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迈出的新步伐。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生态文明体制“1+6”改革方案要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掀起环保风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事权上收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试点陆续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正在落地。以环评法颁布实施、环保税法出台为标志,环境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

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愿望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强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行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坚决。治气、治水、治土攻坚战全面打响。大气治理在一些长期以来形成的难点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点区域的煤炭消费总量自2013年以来连年实现负增长,全国脱硫、脱硝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比例提升到了99%和96%,机动车污染防治逐步加强。“水十条”实施一年间,31个省区市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年度目标总体有望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起草完成,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设立。迎难而上的百般努力,收获治污信心的同时,也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治污更需要久久为功。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国际经验也表明,发达国家改善环境质量,70%以上靠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这体现了源头预防、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构建节约环保的国民经济体系对于环保的极端重要性和有效性。按照“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将环境预防体系做成“硬措施”,将生态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前端延伸,用好主体功能区、生态红线、战略和规划环评、环境标准组合拳,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构建节约环保的国民经济体系,做大绿色发展的“环境红利”,才能解决环保工作长期以来被动、滞后的问题。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环境保护负重前行、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寻找新动能和处理老问题之间把握好力度,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保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要做新的探索;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要有新的实践;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明确政府、企业、公众的环保责任,形成内生动力,共同建设好美丽中国要有新的作为。这正是2017年值得期待的地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